第35章 三关暗器 (第2/2页)
“呵呵,”钱老板见状,轻笑一声,语气带着几分南方人特有的绵里藏针,“陈老师,单看表面可不行。这石璧可是‘生坑’标准器,这带钩的锈色是多层次叠加的‘枣皮红’加‘绿漆古’,难得一见的坑口。这玉琮更是‘光素见功力’,包浆一流啊。莫非……陈老师看不出其中的妙处?”
这话已是近乎直接的质疑和挑衅了。
陈墨白抬起头,看了钱老板一眼,忽然笑了笑:“钱老板带来的东西,自然是‘妙’不可言。不过这‘妙’处,似乎有点过于着急了。”
他不再犹豫,暗中运转心法,凝聚起一丝感知力,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分别向三件东西探去。这一次,他控制得极其精妙,只探最核心的那一点“神韵”,而非全面感知,以免被上面可能附着的强烈做旧情绪反噬。
指尖轻触石璧。 反馈回来的,并非远古祭祀的苍茫与神秘,而是一股急躁的、用化学药剂和土埋法强行催生出的“伪老”气息,内核空空荡荡,毫无底蕴可言。
指尖拂过带钩。 感知到的,并非青铜千年沉睡的沉静与肃穆,而是酸蚀的刺鼻、人工粘贴锈料的拙劣,以及一股子急于求成的浮躁匠气。
指尖最后悬于玉琮之上。 这一次,反馈稍微复杂些。玉质本身倒是老玉,但内部那丝“僵”气被放大,感知到的是被反复高温蒸煮、涂抹药液强行做旧产生的扭曲和不自然,那温润的包浆下,掩盖的是玉髓已被破坏的哀鸣。
“好手段。”陈墨白收回手,语气平淡,却字字清晰,“这石璧,用的是现代酸蚀加土埋急冻法做旧,可惜火候太急,沁色只浮在表面三分,酸味还没散尽呢。”
钱老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这带钩,”陈墨白拿起那枚带钩,用手指弹了弹钩首露铜处,“新铜胚子,用的是老锈移植法,把别的破烂青铜器上的真锈刮下来,用胶粘上去的。可惜粘得不匀,而且这钩首打磨得太新太亮,画蛇添足。”
钱老板摇扇子的手慢了下来。
“至于这玉琮,”陈墨白最后看向那件看似最朴素的玉琮,摇了摇头,“最是可惜。本是块不错的清代仿古青玉料,却被用‘油炸鬼’的法子反复折腾,外皮是炸老了,芯子也炸僵了。这包浆,是抹了多少斤核桃油才盘出来的‘贼光’?滑不溜手,却毫无古意内涵。”
他每说一句,钱老板的脸色就僵硬一分。等到他说完,钱老板脸上的笑容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震惊和难以掩饰的尴尬。他带来的这三件“暗器”,自认足以难倒八成以上的老师傅,却没想到被这个年轻的“琉璃陈”在短短时间内,不用任何工具,仅凭眼力和手感,就轻而易举地逐一戳破,而且点出的做旧手法分毫不差!
这眼力,这见识,简直毒辣得可怕!
店内一片寂静。小泉张大了嘴巴,一脸崇拜地看着陈墨白。连一直装睡的金三钱,嘴角也勾起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半晌,钱老板才干笑两声,讪讪地合起折扇:“呵呵……陈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佩服!佩服!钱某这次真是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
陈墨白微微一笑,语气依旧客气:“钱老板言重了。您这三件‘教材’选得极好,正好给晚辈上了一课,这造假的手段,真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啊。我们北方同道,也得时时警惕,多谢钱老板提醒了。”
这话软中带刺,既点破了对方拿来的是赝品,又暗讽其用心,还把北方圈子的面子抬了起来。
钱老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再也坐不住,起身拱手:“陈老师高才!钱某还有他事,先行告辞!日后有机会再来请教!”
说完,几乎是灰溜溜地带着随从和那三件“暗器”匆匆离开了博古斋。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小泉兴奋地跳起来:“墨白哥!你太厉害了!把那家伙的脸都打绿了!”
金三钱这才慢悠悠地踱过来,瞥了陈墨白一眼,哼道:“小子,锋芒太露,可不是什么好事。南边这帮家伙,心眼比针鼻儿还小,你这回可是把他们得罪狠了。”
陈墨白收敛了笑容,目光投向窗外,语气平静却坚定:“金爷,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我想惹事,是事总来惹我。既然躲不过,那就让他们看看,咱们北地出来的刀,快不快,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