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安第斯霞光里的桑蚕盛典 (第2/2页)
小女孩莉莉抱着毛绒骆马,蹲在桑园旁看蚕宝宝。小石头把一个装着蚁蚕的竹匾放在她面前,用放大镜让她看:“这是刚孵出来的小蚕,吃了‘高原抗寒蜜桑’的叶子,以后吐的丝就是浅紫色的,能织出你喜欢的骆马玩具。”莉莉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蚕宝宝,软乎乎的触感让她笑出了声:“我要让妈妈买一块织锦,上面要有蚕宝宝和骆马。”
可就在这时,守苗爷爷突然跑过来,脸色有点急:“风澈,‘桑神树’的枝干上发现了几只蚜虫!刚才游客拍照的时候没注意,现在蚜虫已经爬到叶子上了,再不管,叶子会被啃坏的!”
风澈立刻跟着跑去温室,阿琳也拿着个竹篮跟过来——她记得小时候在竹院,奶奶用桑枝灰治蚜虫,又环保又有效。“咱们可以把桑枝烧成灰,用温水调成糊状,涂在叶片上,蚜虫就会掉下来。”阿琳一边说,一边和守苗爷爷去桑园里捡枯枝。
劳拉也跟着走进温室,看着大家忙着治蚜虫,突然说:“我在利马的农场见过用薄荷汁治蚜虫,薄荷的味道能驱蚜虫,你们刚才喷的薄荷汁,其实也能用上。”
小石头一拍脑袋:“对呀!薄荷汁既能增氧又能驱虫,咱们再喷一次,肯定能把蚜虫赶走!”卡米拉赶紧跑去草甸采薄荷,迭戈则把之前剩下的薄荷汁加热,装进喷壶里。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涂桑枝灰,有的喷薄荷汁,没过多久,叶片上的蚜虫就不见了,“桑神树”的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来,在阳光下泛着绿光。
中午十二点,文化节的开幕式准时开始。苏尔玛穿着克丘亚族的传统服饰,深蓝色的羊毛披肩边缘绣着桑枝纹,头上戴着骆马骨雕的太阳饰品,手里捧着一碗桑汁,站在晒谷场的中央。村里的老人们围着她,手里拿着桑枝,嘴里念着克丘亚的古老祝词,大意是“愿桑苗长青,染织永续,子孙不忘根”。念完祝词,苏尔玛把桑汁洒在“桑神树”的根部,其他老人也跟着把桑枝插在晒谷场的四周,象征着桑蚕文化的扎根生长。
开幕式结束后,劳拉拉着苏尔玛和伊莎贝拉走进土坯房,拿出设计稿:“我想做三款服饰,第一款是连衣裙,用‘雪山驼丝织’做裙摆,上面织满梯田图案;第二款是披肩,用纯‘高原蜜丝’织,边缘绣骆马群;第三款是围巾,用你们的‘地球桑蚕图’图案,卖给全球的连锁店。我可以先付定金,等第一批织锦做好,我就来取。”
苏尔玛看着设计稿,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梯田图案:“我能织,但是需要更多的桑丝和羊驼毛。迭戈,你能不能联系一下附近村落的牧民,让他们帮忙提供羊驼毛?”
迭戈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牧民朋友的电话:“他们说可以提供,明天就能送过来,而且价格比之前给服装厂的低,因为他们也想支持咱们的桑蚕文化。”
费尔南多也笑着拿出一份合同:“我和库斯科的三家生态旅游公司签了合**议,他们会把‘高原桑蚕体验线路’作为主推线路,每个月带至少三十位游客来,还会帮咱们卖织锦和桑叶茶——守苗爷爷培育的‘高原抗寒蜜桑’叶子,晒干后做成茶,在库斯科的超市很受欢迎。”
下午两点,文化节的“染织大赛”开始了。游客和村民们分成五组,每组用同样的染料和织机,织一个小小的骆马图案,最快织完且质量最好的组,能得到苏尔玛亲手织的小挂饰。安娜那组有三位游客和两位村民,村民教大家穿梭子,游客帮忙绕线,虽然手忙脚乱,但配合得很默契。玛塔那组都是年轻人,迭戈当组长,他教大家用自己设计的“快速穿丝法”,比其他组快了不少。
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小石头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相机:“乔瓦尼叔叔的纪录片团队来了!他们从乌蒙山过来,说要拍克丘亚的桑蚕文化节,还要把咱们的故事和竹院的故事剪在一起!”
大家抬头看去,远处的田埂上走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乔瓦尼,他手里举着摄像机,身后跟着两位摄影师,还有个熟悉的身影——是露西娅奶奶!她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乌蒙山的桑苗种子:“我听说你们的‘高原抗寒蜜桑’长得好,特意带了些紫纹蜜桑的种子,明年种在梯田里,说不定能长出更好的桑苗。”
苏尔玛拉着露西娅的手,把她带到“桑神树”旁:“你看这株桑苗,就是用你们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嫁接的,现在长得多好。以后咱们要常联系,把克丘亚的染织技艺和乌蒙山的养蚕技术结合起来,让桑蚕文化走得更远。”
乔瓦尼的摄像机一直没停,他拍着晒谷场的织锦,拍着温室里的桑苗,拍着游客和村民一起织锦的场景,还特意拍了迭戈设计的“地球桑蚕图”:“这个图案太好了,我要把它作为纪录片的结尾画面,让全世界都看到,桑蚕能连起不同的文化。”
傍晚六点,文化节接近尾声。大家坐在晒谷场的火堆旁,吃着烤藜麦饼和桑汁煮的土豆,手里捧着热乎的桑叶茶。苏尔玛站起来,手里拿着三枚骆马骨雕,走到三个年轻姑娘面前——她们是今天最先报名学染织的,其中就有玛塔。“这是克丘亚染织传承人的信物,现在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咱们的桑园永远长青。”
玛塔接过骨雕,眼里闪着泪光:“苏尔玛奶奶,我一定会好好学,以后还要教更多的年轻人,让克丘亚的织锦卖到全世界。”
迭戈也站起来,手里拿着一份合作社章程:“我和村里的年轻人商量好了,要成立‘安第斯桑蚕合作社’,负责桑苗培育、染织生产和产品销售,还要开个网店,把咱们的‘雪山驼丝织’和桑叶茶卖到国外去。风澈哥,费尔南多先生,你们愿意当咱们的技术顾问吗?”
风澈和费尔南多同时点头,风澈拿出一份技术手册:“这是我整理的温室增氧和桑苗嫁接技术,以后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费尔南多则拿出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我会帮你们对接更多的品牌商,还会申请高原生态保护基金,支持你们扩大桑园。”
夜色慢慢笼罩了梯田,晒谷场的火堆还在燃烧,火光映着大家的笑脸。乔瓦尼的摄像机还在工作,他拍着火堆旁的织锦,拍着桑园里的“桑神树”,拍着苏尔玛教年轻人织梭子的手。露西娅坐在苏尔玛旁边,两个人一起翻看染织笔记,露西娅教苏尔玛用竹院的“桑皮纸染法”,苏尔玛教露西娅用克丘亚的“羊驼毛鞣制技艺”,两个老人的手叠在一起,像桑枝和驼毛交织在一起。
卡米拉和小石头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雪峰。小石头拿出画夹,画了一幅“安第斯雪山桑园图”,上面有晒谷场的织锦、温室里的桑苗、火堆旁的人们,还有一只骆马站在桑园旁,脖子上系着桑丝做的铃铛。“明年春天,咱们的桑园会更大,游客会更多,织锦会卖到更远的地方。”卡米拉轻声说,手里握着苏尔玛给她的那枚骆马骨雕,骨雕上的太阳纹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
苏尔玛站在“桑神树”旁,抬头看着星空。安第斯的星空格外亮,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其中一颗特别亮,她觉得那是丈夫在天上看着她——他当年没能完成的西班牙商人订单,现在终于能完成了,而且会有更多的订单,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克丘亚的桑蚕文化。她伸出手,轻轻摸着“桑神树”的叶片,叶片上还留着薄荷汁的清香,像丈夫当年为她采的薄荷草一样。
乔瓦尼的摄像机最后对准了星空,镜头里,雪峰的轮廓在夜色中隐约可见,晒谷场的火光像一颗温暖的星,桑园里的“桑神树”站在梯田旁,像个守护的卫士。画外音里,传来苏尔玛清亮的克丘亚语祝词,混着桑叶的沙沙声和织机的“咔嗒”声,在安第斯山脉的夜空中回荡:“愿桑苗长青,染织永续,跨越山海的情谊,像桑丝一样绵长。”
夜风轻轻吹过晒谷场,挂在桑枝架上的织锦轻轻晃动,暗红的桑丝、靛蓝的羊驼毛、米白的底色,在火光和月光下交织成一片温暖的色彩,像安第斯霞光落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