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36红土中心桑韵长

336红土中心桑韵长

  336红土中心桑韵长 (第1/2页)
  
  乌蒙山“全球桑林”的晨露刚沾湿加里曼丹雨林耐晒蜜桑的新叶,澳大利亚寄来的金合欢枝条就已靠在博物馆的雕花门边——枝条上缀着细小的黄花,缠着几根泛着浅褐的桑丝,末端还挂着一颗深棕色的沙漠橡果。突然,一股裹着红土气息的风推开木门,门口站着个穿赭石色袋鼠皮坎肩的姑娘,赤着脚踩在编织脚垫上,发间别着乌鲁鲁巨石纹样的骨饰,手里捧着个用桉树叶缝的包裹,红土粉从包裹缝隙里漏出来,在地面撒出细碎的红点。
  
  “我叫玛拉,来自澳大利亚阿纳姆地的阿兰达人社区。”姑娘的英语带着原住民特有的低沉语调,她小心展开桉树叶,露出里面干瘪的桑苗——桑苗茎秆泛着灰褐,叶片蜷缩成筒状,边缘还留着齿状的啃痕,“我们的桑园快被红沙埋了,外婆妮娜是最后会‘阿兰达沙画桑丝织’的人,她的手被沙漠的热风裂得满是口子,再也揉不动沙画染料;哥哥去悉尼的餐厅洗盘子了,说种桑养茧赚的钱不够买一桶饮用水,再这样下去,阿兰达族的桑蚕文化就没了。”
  
  风澈接过那株桑苗,指尖触到粗糙的树皮,桑苗根部还沾着几粒红土:“这是……干旱加外来物种(兔子)啃食导致的?”
  
  玛拉用力点头,眼眶泛红:“去年阿纳姆地的旱季长了三个月,墨累-达令河的支流全干了,桑苗的根吸不到水;后来又闹兔子灾,叶子全被啃光了。外婆说,以前阿兰达族的桑园围着水洞,每到采桑季,女人们都背着木篮去采桑,织出的沙画桑丝织能卖到墨尔本,现在……”她捏了捏包裹里的残破织物,“这是外婆去年织的,桑丝太脆,一折就断,沙画染料也掉了色,游客都嫌不吉利,没人愿意要。”
  
  阿琳凑过来,轻轻展开那块织物:织物底色是温暖的红棕色,上面用白、黄、黑三色桑丝织出阿兰达的沙画图腾——蜥蜴、水洞、乌鲁鲁巨石,边缘的丝线已经起毛,白色的沙画染料在织物表面斑驳脱落,像被风沙打磨过的红岩石。“这就是阿兰达沙画桑丝织?”她指着图腾里的细小纹路,“资料里说,这种织法要把桑丝用桉树树脂浸泡,再用沙漠矿物磨粉做染料,现在能织出完整蜥蜴图腾的,恐怕只剩妮娜奶奶了。”
  
  守苗爷爷蹲下身,把桑苗插进装着蚕沙水的陶盆,指尖捻了点红土:“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沙化严重,保水性差,加上干旱和兔子灾,桑苗很难活。不过阿纳姆地的金合欢是宝,根系能扎进地下十米吸地下水,要是和桑苗嫁接,肯定能抗旱;还有沙漠的橡果,磨成粉能做染料,还能当肥料,比化学肥好用。”
  
  小石头已经在石板上画起了草图:“干旱加兔子灾,得做‘金合欢围栏+雨水收集’系统!用金合欢的枝条编围栏防兔子,再挖雨水窖收集雨水,比单纯浇水省水八成!”
  
  正说着,博物馆的通讯器响了——是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原住民生态学家杰克,他的声音带着笑意:“风澈,我在阿纳姆地的爱丽丝泉,刚找到一本1940年的阿兰达沙画图谱,上面记着染料调配的秘诀,我跟你们一起去社区!”
  
  三日后,支援队再次启程。除了风澈、阿琳、守苗爷爷、小石头,这次多了两位专攻澳大利亚干旱区生态与原住民技艺的专家:一位是杰克,带着便携式地下水检测仪和兔子防治工具,曾在墨累-达令盆地修复过干旱区植被;另一位是来自新西兰的毛利织匠塔玛拉,她的行李箱里装着数十种太平洋岛屿的纤维样本和天然固色剂,包括毛利传统的亚麻纤维、卡瓦树脂。众人乘坐“丝路号”越野车,经澳大利亚内陆,沿着斯图尔特公路向北,向着阿纳姆地的阿兰达人社区驶去。
  
  越野车穿行在红土中心时,玛拉给大家翻看着外婆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妮娜坐在水洞旁的桑园里,手里握着木质织机的梭子,身后的金合欢树开着黄花,女人们背着木篮采摘桑叶,孩子们在红沙地上画着沙画。“外婆说,三十年前,阿兰达族的桑园围着水洞,每到沙画季,女人们都去沙漠里采矿物,磨成粉做染料,染好的桑丝在阳光下像乌鲁鲁的晚霞一样亮。”玛拉指着一张褪色的订单,“这是我外公当年和英国商人的订单,要织八块两米长的蜥蜴图腾织锦,可惜外公去世后,这门手艺就快断了。”
  
  杰克用地下水检测仪分析着玛拉带来的红土样,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土壤沙粒含量高达80%,有机质含量只有0.6%,远低于桑苗生长需要的3%。不过阿纳姆地的地下水丰富,只要挖井抽水,再做好保水,桑苗就能活。”
  
  塔玛拉则拿出自己的纤维样本,摊在越野车的副驾上:“毛利的亚麻纤维韧性好,和桑丝混纺能让织锦更结实。我还带了卡瓦树脂,能让沙画染料牢牢粘在桑丝上,不会掉色。”
  
  越野车抵达阿兰达人社区时,玛拉的哥哥本开着一辆旧皮卡车来接他们。皮卡车行驶在红土路上,车轮扬起的红沙像烟雾一样,路两旁的金合欢树稀稀拉拉,偶尔能看到几株枯萎的桑树立在红沙地里,树皮被兔子啃得坑坑洼洼,叶子掉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去年旱季,水洞的水干了,我们每天都要开车去五十公里外拉水浇桑苗,可还是不够;后来兔子越来越多,桑苗的叶子全被啃光了。”本的语气里满是无奈,“外婆每天都去桑园看,说桑苗要是死了,阿兰达的根就断了。”
  
  半个时辰后,众人终于见到了阿兰达人的社区——红沙地上的圆形木屋围着一个干涸的水洞,水洞旁的桑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坐在木凳上磨矿物粉,手指上缠着破旧的布条,露出的指关节满是干裂的口子,那就是妮娜奶奶。她的身旁放着一个未完成的沙画桑丝织,白色的矿物粉在织物上晕开,显然已经没力气勾勒图腾。
  
  “你们终于来了。”妮娜放下磨粉的石头,握住风澈的手,她的掌心满是红土的痕迹,“我年轻的时候,这桑园能从水洞延伸到金合欢林,现在只剩这三十几株了。玛拉说你们能让桑苗复活,还能教年轻人织锦,是真的吗?”
  
  风澈点头,跟着妮娜走进桑园。脚下的红土踩上去簌簌作响,用铲子挖下去半米就能看到干燥的沙层,几株桑苗的根部已经发黑,轻轻一拔就断,根须上还留着兔子啃咬的痕迹。守苗爷爷蹲下身,用小刀切开一株桑苗的茎秆,里面的木质部已经变成浅黄,没有一点水分:“是典型的干旱胁迫加兔子啃食,得先防兔子,再改良桑苗品种,最后解决灌溉问题。”
  
  杰克立刻打开地下水检测仪,在桑园周围选了三个检测点:“地下五米处有地下水,水质不错,我们可以挖简易水井,再建雨水收集系统,双管齐下解决灌溉问题。”
  
  当晚,支援队在社区的圆形木屋旁召开会议,借着月光和煤油灯的光,制定了“澳大利亚红土桑蚕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生态修复与桑苗改良:用金合欢枝条编织围栏防兔子,挖雨水窖收集雨水,打简易水井抽取地下水;守苗爷爷将本地桑与乌蒙山紫纹蜜桑、金合欢嫁接,培育“红土抗旱蜜桑”,兼具抗旱和抗啃食能力;
  
  2. 沙画桑丝织复兴:塔玛拉协助妮娜恢复传统沙画染料技艺,用沙漠矿物粉混合卡瓦树脂固色,加入毛利亚麻纤维增强织锦韧性,改良出“红土沙纹蜜丝织”;
  
  3. 桑蚕产业活化:杰克联系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组织与全球原住民手工品平台,将红土沙纹蜜丝织推向国际市场;在社区旁建“红土桑蚕技艺中心”,结合乌鲁鲁旅游线路,吸引年轻人回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本就带着阿兰达族的男人们扛来一捆捆金合欢枝条。杰克教大家编织防兔围栏:“每根枝条要交叉编织,高度控制在一米二,这样兔子跳不进来,金合欢的刺还能挡住其他食草动物。”男人们坐在红沙地上,手里的金合欢枝条在晨光里泛着浅褐的光泽,很快,桑园周围就织起了一片整齐的围栏,像给桑园围了一层防护墙。
  
  守苗爷爷则带着玛拉挑选嫁接用的桑枝。他从带来的乌蒙山紫纹蜜桑枝条里,选出直径1.3厘米、带着两个饱满芽点的枝条:“本地桑耐贫瘠但丝质差,紫纹蜜桑丝质好但怕旱,金合欢根系能吸水,三者嫁接在一起,既能抗旱,又能产出高质量的桑丝,还能防兔子啃咬。”说着,他用嫁接刀在本地桑的树干上切出“三角口”,把紫纹蜜桑和金合欢的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拼图一样嵌在一起,再用浸过桉树树脂的麻布缠绕固定:“树脂能防止红土进入接口,还能锁住水分,让接口更快愈合。”
  
  塔玛拉则跟着妮娜去沙漠里采矿物。妮娜提着木篮,塔玛拉跟在身后,脚踩在红沙地上陷下去半寸:“要采乌鲁鲁附近的白色石膏矿、黄色赭石矿,还有黑色磁铁矿,这三种矿物磨成粉,就是沙画的颜色。”沙漠里的太阳格外刺眼,红沙反射着光,远处的乌鲁鲁巨石像一块红色的宝石立在天地间。妮娜弯腰,用手轻轻刨开红沙,捡起一块白色的石膏矿:“以前我妈妈教我,采矿物的时候要轻,不能破坏沙漠的地表,这是阿兰达的规矩。”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加剧,雨水窖里的水很快就用完了,刚嫁接好的桑苗叶片开始发黄,地下水井里的水位也降了半米。本急得直跺脚:“每年旱季都有这种时候,以前桑苗被旱过后就会枯死,根本没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