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34多瑙河畔桑色新

334多瑙河畔桑色新

  334多瑙河畔桑色新 (第2/2页)
  
  两天后,当守苗爷爷看到桑苗重新展开叶片时,终于松了口气:“你们看,这新叶的颜色是深绿色,带着紫纹蜜桑的光泽,以后长出的桑叶,既能耐旱,又能产出高质量的桑丝。”
  
  与此同时,阿琳和卢卡也跟着埃琳娜学起了潘诺尼亚彩织。每天上午,埃琳娜都会坐在木屋的窗边,借着自然光,手把手地教阿琳“经纬交织法”:“彩织要先把桑丝和亚麻按2:1的比例混纺成经线,再用植物染出的丝线做纬线,织的时候要‘一上一下’交替,这样织出的花纹才牢固。”她指着织机上的图案,“这是多瑙河的波浪纹,要织得疏密有致,像河水流动一样。”
  
  卢卡则试着改良传统织机。他在织机上加装了一个小型的张力调节器:“这样纬线的张力就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的情况。”他还教马尔科用电动马达改装织机:“电动织机比手工织机快三倍,年轻人学起来更有兴趣。”
  
  可第一次织出来的彩织,却出了问题——植物染的丝线颜色不均匀,多瑙河波浪纹的边缘还出现了跳线,马尔科看着织出来的半成品,摇了摇头:“这样的织品根本卖不出去,还是开卡车赚钱实在。”
  
  埃琳娜摸了摸织品上的丝线,叹了口气:“以前我妈妈教我染色时,会在染液里加一点蜂蜜,颜色会更均匀;织的时候,要把经线拉得更紧,才不会跳线。”
  
  扎菲拉立刻跟着埃琳娜调整染液配方,在鼠尾草染液里加入少量蜂蜜和醋:“蜂蜜能让染料更好地附着在丝线上,醋能调节酸碱度,让颜色更均匀。”阿琳则按照埃琳娜的方法,调整织机的经线张力,把经线拉得更紧,再用木梭慢慢穿梭。
  
  当阿琳把改良后的丝线放进织机,随着木梭来回穿梭,一幅新的彩织渐渐成型——底色是米白色的桑麻混纺,上面用靛蓝色织出多瑙河的波浪纹,用赭石色织出向日葵图案,边缘还织着矢车菊和桑苗的图案,蓝丝的加入让波浪纹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河水在阳光下流动。
  
  “这是……多瑙河蓝纹彩织!”莉娜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我要学!织成彩织卖给游客,肯定比开卡车好!”
  
  埃琳娜摸着织锦上的波浪纹,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彩织变出新花样,这手艺,终于有传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卢卡跟着埃琳娜改良技艺:他们用蜂蜜和醋改良植物染,让颜色更均匀持久;用电动马达改装织机,提高织锦效率;还把伏伊伏丁那的麦田、多瑙河的渔船、桑园的景象都织进彩织里,让彩织更有地域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多瑙河蓝纹彩织”拿到诺维萨德的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织锦多少钱?我要给维也纳的女儿当嫁妆!”一位来自奥地利的老妇人举着欧元喊道,“我年轻时在布达佩斯见过这种彩织,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
  
  一位来自德国的手工品商人更是当场定下了两百块的订单:“我们要把这种彩织放在柏林的手工品店里,肯定能吸引很多顾客!”
  
  马尔科看着被抢购的彩织,拉着埃琳娜的手说:“外婆,我不去贝尔格莱德开卡车了,我要跟着您学彩织和桑苗培育,以后把咱们的桑蚕产业做大!”
  
  产业活化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阿米特联系了多瑙河沿岸的十家生态农场,建立了“桑苗供应基地”,把“多瑙河抗旱蜜桑”推广到匈牙利、克罗地亚等国家;他还在诺维萨德建了“巴尔干桑蚕技艺中心”,中心里设置了桑苗培育区、染料制作区、织锦体验区,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习。
  
  扎菲拉则联合土耳其、希腊的染料匠人,成立了“地中海植物染联盟”,定期在技艺中心举办染料制作培训班,教大家用本地植物制作天然染料。“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买化学染料了,用自己种的植物就能染出漂亮的颜色。”扎菲拉拿着一瓶用矢车菊染成的蓝色染料,笑着说。
  
  一个月后,伏伊伏丁那的桑园迎来了丰收。守苗爷爷培育的“多瑙河抗旱蜜桑”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带着淡淡的蜜香,蚕宝宝吃了桑叶,吐出的蚕丝既有本地桑丝的韧性,又有紫纹蜜桑的光泽,被称为“多瑙河蜜丝”。用这种蚕丝织成的多瑙河蓝纹彩织,颜色持久,手感柔软,很快就成了欧洲手工品市场的抢手货。
  
  埃琳娜的眼睛经过治疗,视力好了很多,她决定举办一场“潘诺尼亚桑蚕文化节”,邀请多瑙河沿岸的国家和全球丝路桑蚕联盟的成员参加。节日当天,木屋旁的桑园里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多瑙河蓝纹彩织和桑蚕灯笼,彩织上的多瑙河波浪纹在阳光下泛着蓝光,像真的河水在流动。
  
  埃琳娜带着莉娜、马尔科和十几个年轻学徒,在桑园里演示植物染和彩织技艺;守苗爷爷和阿米特则展示“多瑙河抗旱蜜桑”的培育技术和滴灌系统;阿琳和扎菲拉合作,用多瑙河蜜丝和地中海植物染,织出了一幅巨型挂毯,上面绣着多瑙河、伏伊伏丁那平原、桑园、彩织图案,边缘还缀着矢车菊和橡果壳。
  
  风澈站在挂毯前,对着众人说道:“伏伊伏丁那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在干旱的平原上,传统桑蚕业也能重获新生——只要我们尊重自然规律,用创新技术结合传统智慧,就能让桑香飘遍每一片土地。接下来,联盟计划在诺维萨德建立‘欧洲桑蚕研发中心’,让多瑙河蓝纹彩织和抗旱蜜桑走向更多欧洲国家。”
  
  塞尔维亚农业部长走上前,递给风澈一枚用橡木雕刻的桑蚕徽章,上面刻着多瑙河波浪纹和向日葵图案:“风澈先生,塞尔维亚愿意代表巴尔干国家加入全球丝路桑蚕联盟,成为欧洲地区的分会,我们会用最大的努力,让欧洲的桑香永不消散。”
  
  庆典的最后,所有人都来到桑园里,种下了新的多瑙河抗旱蜜桑苗。莉娜和年轻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桑苗,阿琳和扎菲拉在桑苗旁系上了多瑙河蓝纹彩织的丝带,小石头则在每棵桑苗旁装了个迷你土壤湿度传感器:“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能通过联盟的数据库看到这些桑苗的土壤湿度和生长情况,再也不怕干旱和热风了。”
  
  夕阳西下时,多瑙河的水面泛着金红色的光,洒在桑园里的新苗上,也洒在木屋前的织机上。风澈望着远处驶来的德国手工品商会的货车,心里清楚,全球桑蚕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新的篇章——从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到亚马逊的莓蓝羽丝织,从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到冰岛的极光蓝纹暖织,再到多瑙河畔的蓝纹彩织,每一缕丝线都连接着不同的文明,每一棵桑苗都扎根在不同的土地,而这些丝线和桑苗,终将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桑蚕网络,让天下桑香,永远流传。
  
  一个月后,支援队返回乌蒙山。阿琳把多瑙河蓝纹彩织的配方和织法存入了全球桑蚕技术数据库,守苗爷爷则在“全球桑林”里种下了第一株多瑙河抗旱蜜桑苗。博物馆里,新的展柜已经备好,里面陈列着多瑙河的蓝纹彩织、抗旱蜜桑苗标本,还有埃琳娜送给联盟的那套传了四代的木质织机。
  
  风澈站在博物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桑林,想起了多瑙河畔飘扬的联盟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联盟还要去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探索干旱草原的桑蚕种植;还要去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研究热带雨林的桑蚕生态;还要去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挖掘美洲原住民的桑蚕文化……只要还有一片土地渴望桑香,联盟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夜色渐深,博物馆里的展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幅“丝路同心锦”依旧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如今,上面又多了几处新的图案——多瑙河的波浪纹、伏伊伏丁那的向日葵、蓝纹彩织上的矢车菊,它们与长城、亚马逊的橡胶树、冰岛的极光、湄公河的渔船、威尼斯的水城一起,构成了一幅更加完整的全球桑蚕图景。而在这幅图景的边缘,那片留给萨赫勒地区的空白,正等待着新的丝线去填满。
  
  天下桑香,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