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15天下桑香续:云间桑火照传承

315天下桑香续:云间桑火照传承

  315天下桑香续:云间桑火照传承 (第1/2页)
  
  第一章 春忙时节的隐忧
  
  春分刚过,乌蒙山的晨雾里便飘着桑叶的清香。新修的山路上,一辆辆满载桑苗的马车吱呀作响,驶向周边新加入联盟的村寨——第三届桑蚕节后,高山桑蚕的名气彻底传开,短短半年,又有八个山寨主动申请加入,桑园面积扩了一倍,订单排到了年底。
  
  “阿竹哥,这批云蜜桑苗得赶在清明前栽完,不然影响成活率!”阿明扛着锄头,快步跟上前面的队伍。他是箐口村最年轻的一批蚕农,年前还在山下的工厂打工,听说家里桑蚕事业越做越大,果断辞工回了村,跟着阿竹学嫁接技术。
  
  阿竹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梯田:“把苗栽在向阳的坡上,行距留足四尺,记得盖层干草保墒。”他转头看向身后,发现跟着干活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眉头悄悄皱了起来。
  
  风澈正和陈老伯检查新到的缫丝机零件,见阿竹神色凝重,便走了过来:“怎么了?苗栽得不顺?”
  
  “苗倒是没问题,就是人手不够。”阿竹叹了口气,“新加入的村寨都要教嫁接和养蚕技术,咱们村的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嫌种桑养蚕辛苦,愿意留下来的没几个。再这样下去,等我们这批人老了,技艺没人传啊。”
  
  这话戳中了风澈的心事。这段时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绣坊里的绣娘平均年龄快五十了,年轻姑娘大多觉得刺绣耗时又枯燥;缫丝工坊里,能熟练操作改良缫丝机的年轻人也只有三四个。“之前忙着扩规模、拓市场,倒把传承的事忽略了。”风澈望着漫山的桑园,语气沉重,“桑蚕事业要长久,得有年轻人接棒才行。”
  
  岩伯也凑了过来,手里的烟杆敲了敲石头:“可不是嘛。我孙子阿亮,说种桑养蚕没出息,非要去城里闯,劝了好几次都不听。”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年轻人都觉得外面的世界好,不知道咱们这山上的桑苗,能长出金疙瘩呢。”
  
  陈老伯放下手里的扳手,说道:“要不咱们办个学堂?既教孩子们读书,也教他们桑蚕技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种桑养蚕的好处。”
  
  “这个主意好!”风澈眼前一亮,“不仅要教技艺,还要讲桑蚕故事,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件光荣的事。我们可以请京城的先生来教书,再让村里的老匠人当技艺老师,把学堂办得有声有色。”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都很支持。阿雅第一个响应:“我愿意教刺绣!让姑娘们知道,咱们的苗绣不仅能赚钱,还能传到西洋去,是件了不起的事。”
  
  阿黑也说:“我来教销售和运输,让孩子们知道,好产品得会卖,才能走得远。”
  
  风澈立刻写了两封信,一封送进宫,请求慕容冷派几位先生来高山任教;另一封寄给桑蚕学堂,邀请之前的同窗来帮忙编写教材。慕容冷收到信后,很快回复,不仅派了三位先生,还赏赐了一批书籍和文具;桑蚕学堂的同窗们也纷纷响应,寄来了精心编写的《桑蚕基础教程》。
  
  就在大家忙着筹备学堂时,岩伯的孙子阿亮突然回村了。他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脸色憔悴,看到岩伯时,眼圈一下子红了:“爷爷,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还花光了积蓄……”
  
  岩伯又气又心疼,刚要开口训斥,风澈连忙拦住:“阿亮,回来就好。咱们村正在办桑蚕学堂,还缺个教年轻人用新工具的老师,你要是愿意,就留下来跟着陈老伯学缫丝机维修,以后也是个技术活。”
  
  阿亮愣了愣,他没想到村里会这么包容他。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和热闹的工坊,他点了点头:“我愿意!我一定好好学!”
  
  第二章 桑蚕学堂的筹备
  
  筹备学堂的第一件事,是找个合适的地方。村民们商量后,决定把村头的旧祠堂翻新一下——祠堂宽敞,有正厅和厢房,正好可以当教室和宿舍,院子里的空地还能开辟成小桑园,供孩子们实践。
  
  翻新工程一开始,全村人都主动帮忙。年轻人负责拆旧屋顶、搬砖块;老年人则带着孩子们清理院子里的杂草,修补墙壁;阿雅带领绣娘们,用桑丝绣了两幅大画,一幅是《云蜜桑园图》,一幅是《蚕宝宝成长图》,准备挂在正厅里;陈老伯则用桑木做了课桌椅,桌面还雕刻着小小的桑苗图案,格外精致。
  
  “风澈哥,你看这课桌椅,孩子们肯定喜欢!”陈老伯抚摸着光滑的桑木桌面,笑着说。
  
  风澈点点头,拿起一块砂纸,打磨着桌子的边角:“一定要打磨光滑,别让孩子们磕碰着。”他转头看向正在布置教室的苏婉——她是慕容冷派来的先生,二十出头,穿着浅蓝色的长衫,梳着简单的发髻,正认真地把书籍摆放在书架上。
  
  苏婉听到动静,抬起头笑了笑:“风澈公子,这些教材太实用了,既有基础的桑蚕知识,还有很多小故事,孩子们肯定爱听。”
  
  风澈笑着说:“苏先生,辛苦你了。以后孩子们的文化课和桑蚕理论课,就靠你了。”
  
  苏婉是个细心的人,她发现村里的孩子大多只会说方言,便提议:“我们可以开一门‘双语课’,既教普通话,也教方言,这样孩子们既能和外界交流,也不会忘记家乡的语言。”
  
  风澈非常赞同:“这个主意太好了!还要麻烦你把一些桑蚕术语翻译成方言,写在教材旁边,方便孩子们理解。”
  
  学堂的院子里,阿竹和阿明正在开辟小桑园。他们翻松土壤,栽上云蜜桑的幼苗,还在旁边挖了个小水池,模仿桑基鱼塘的模式。“以后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手种桑、喂蚕,比光看书本更有效果。”阿竹说道。
  
  阿亮则跟着陈老伯在工坊里学习缫丝机维修。他脑子灵活,学东西很快,没多久就能独立修理一些小故障了。“陈师傅,这缫丝机的齿轮要是磨损了,怎么修复啊?”阿亮拿着一个磨损的齿轮,虚心地问道。
  
  陈老伯耐心地讲解:“先用砂纸打磨光滑,再涂上一层桐油,既能防锈,又能减少摩擦。要是磨损太严重,就用桑木重新做一个,桑木质地坚硬,很适合做齿轮。”
  
  学堂筹备期间,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汤姆森先生的助手安娜。她带来了西洋的儿童绘本和教学工具,笑着说:“汤姆森先生听说你们要办桑蚕学堂,特意让我带来这些,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安娜还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在学堂里设立一个‘小小展厅’,展示孩子们制作的桑蚕手工艺品,比如蚕茧画、桑枝雕刻,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阿雅带着绣娘们教孩子们用蚕茧制作小摆件,陈老伯教孩子们用桑枝雕刻小动物,风澈则教孩子们用桑叶做书签。很快,小小展厅就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童趣。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桑蚕学堂终于布置好了。正厅里,《云蜜桑园图》和《蚕宝宝成长图》挂在墙上,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绘本,课桌椅整齐排列;院子里,小桑园长势喜人,小小展厅里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村民们看着崭新的学堂,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第三章 学堂里的新活力
  
  桑蚕学堂开学那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学堂。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好奇的笑容,围着院子里的小桑园,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苏先生,这桑苗多久能长出桑叶啊?”
  
  “阿竹老师,蚕宝宝真的能吐出彩色的丝吗?”
  
  “陈师傅,这个缫丝机怎么转啊?”
  
  苏婉和几位老师笑着一一解答,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开学第一课,风澈给孩子们讲了《高山桑蚕的故事》,从最初的桑苗倒伏、蚕种霉变,到后来大家齐心协力防治病害、修建山路、开拓市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风澈老师,原来我们的桑丝这么厉害,能卖到西洋去!”一个名叫小石头的男孩兴奋地说道。
  
  风澈点点头,笑着说:“是啊,只要你们好好学,以后也能成为桑蚕能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乌蒙山的桑香。”
  
  学堂的课程安排得很丰富:上午是文化课,苏婉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算术;下午是桑蚕实践课,阿竹教嫁接和养蚕,阿雅教刺绣,陈老伯教缫丝机操作,阿黑教销售常识。
  
  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在小桑园里,他们小心翼翼地给桑苗浇水、施肥,观察桑苗的生长情况,还专门做了生长记录;在蚕房里,他们学着给蚕宝宝喂桑叶、清理蚕沙,看着蚕宝宝从蚁蚕长成五龄蚕,再到吐丝结茧,脸上满是喜悦;在绣坊里,姑娘们拿着绣花针,跟着阿雅学刺绣,虽然手指经常被针扎到,却从不放弃;在工坊里, boys围着陈老伯,认真学习缫丝机的使用和维修。
  
  阿亮也成了学堂的兼职老师,教孩子们用新工具修剪桑枝和维修简单的设备。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以前觉得种桑养蚕没出息,现在才知道,这是件能让人骄傲的事。”
  
  学堂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小石头在观察蚕宝宝时,发现有几只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是淡粉色的,他立刻跑去告诉风澈:“风澈老师,你快来看!这几只蚕宝宝吐的丝是粉色的!”
  
  风澈和陈老伯连忙赶过去,果然看到几只蚕宝宝正在结粉色的蚕茧。“这是变异的蚕种!”陈老伯惊喜地说道,“没想到高山的环境,能让蚕种发生这么好的变异,粉色的蚕丝更稀有,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风澈决定让孩子们来照顾这几只变异的蚕宝宝,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孩子们格外用心,每天都轮流给它们喂新鲜的桑叶,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还编写了一本《粉色蚕宝宝成长日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