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用红枫染流年 >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2/2页)
  
  虽然学校比较简陋,老师每人一间房间,他与父亲住一间,我也与父亲住一间,只不过他的成绩比较优秀,远远胜过我这个头脑简单的人。
  
  记得一件往事,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是70年代吧,有一天我与蒋龙、唐龙三人到我家附近的老师种的菜地偷菜。一不小心被人发现了,过了几天被老师知道了,在一天放学的时候,校长集中全校学生在操场开会,点名批评“三龙”偷老师种的青菜,有违学生操守。我们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心中好生难受,居然做起了小偷,你说可恶不可恶?其实我也不知道偷这个青菜去干什么,家里地种的什么青菜都有,哪用得着偷菜呢?只不过年幼好玩罢了。
  
  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个黑状就是阿荣所为,当时我们恨死这小子了,怎么能出卖小兄弟呢?这样的人不是叛徒是什么?私下我们几个兄弟说这小子不可靠,长大了如此谁敢认他做兄弟?兄弟可不是用来出卖的,哪能如此不仗义呢?从此在心中对他就有了一些芥蒂,总感觉像有臭虫在头上飞。如今往事如烟,一转眼就有近五十年了吧,时间老人啊,你能否慢些走呢?
  
  后来,阿荣凭着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农门,他考取了一所大专学校,后分配在一个公司工作。后又通过关系调到了北海一所监狱工作,当上了狱警,工资待遇都还不错,这算是老天对勤奋读书者的一种奖励吧。
  
  阿发初中中途辍学就从事了农活,这人话语不多,为人有些腼腆,也很实在很有正义感。他父亲原来在县食品处工作,后来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就被辞退回家了。多年后落实政策每月有些退休补助,也为家里分担了许多困难,这一落实政策,每月都有一些固定的收入,比起一般家庭而言他家又算富裕户了。
  
  因为两家长辈都是独苗,在农村凭家族势力强大才有话语权,因而我们两家在当地都是弱势群体。由于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遭遇,所以我们两家走得比较近,关系一直比较紧密。他从小不爱学习,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初中还没上完就帮家里干起了农活,由于他与余林的关系也不错,农忙时不时到我家里帮我们一把,很讲兄弟感情。
  
  他的母亲也很善良,前些年我与夫人还到过他家,他修了一栋三层的楼房,住得比较宽敞明亮,由于他夫妇俩比较孝顺,老人过得也比较幸福,只是他父亲去世的时间比较早一些。前几年本想有时间去看一看他老人家,小时候没少在他家吃油茶、饭什么的,不想几年后他老人家也不在了,让人不胜唏嘘。都说好人一生平安,怎么让好人走得那么快?
  
  阿华的女儿小芳毕业后还到资县司法机关做过聘用制书记员,也挺能吃苦耐劳,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就是属于早当家这一类勤奋者。她为人诚实,工作努力,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几年后我到了桂林城区工作,她也去了一个城区司法机关做了聘用书记员。后来考取了城区一个社区工作人员,她很执着,过了几年后还考取了城区的一个乡镇的公务员,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不负奋斗者,她的努力总算换来了一个好的归属。不过这阿华折腾了好多事务,前些年带着老婆、儿子媳妇一家人到城区搞装修,事业也小有成就。也购置了房子,与儿子媳妇一家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乐业安居,生活有滋有味。他是一个没有文化,但思想解放、开明,最终能做到农村包围城市,却在城市扎根的一个比较棒的较为成功者之一。
  
  记得儿时我是最笨的那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生在农村,却不懂农活。记得那时候已经分田到户,春插时周末回家跟着父母去做农活,在插禾苗时本来插得好好的,可一下子这禾苗插得根本没有半点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凡我插过的禾苗歪歪倒倒得不成样子,根本没有遵循最基本的规则,无论我怎么努力,怎么去注意都无法做好这个事儿。每每看这样的事儿发生,父母就不停地叹息:“平平(我的乳名)这么笨,以后怎么生活?”
  
  我也知道自己笨,也想把这些事儿做好,可我真的很努力了,也很执着很小心,我想只要是不挨骂也行,可偏偏做不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父母骂也骂了,道理也反复讲,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老茧。我也恨我自己,也曾尝试过各种办法改变自己而把事情做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之奈何?于是心里恨自己,我怎么这样无能?也很自卑,于是我认定我生来就是世界最笨的人,自卑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余林就是天资聪明,做什么像什么,里里外外都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小时候直到读初中都是他跟着母亲在家读书兼做农活,他是很勤劳的一个人,做事任劳任怨。那些年,他在家里附近的小学读书,家里的农活基本上是他跟着母亲做得比较多。而我就比他幸运得多,记得曾在邻近的苏村小学、仁村学校、桥头初中读书,直到父亲到黄中高中工作,我还跟着去读了一个多学期。由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外面学习、生活,所以别人都说我有一介书生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整天与一帮老师们在一块学习和生活,我也早就沾了一些知识分子的气息。
  
  父亲一直在附近的这几所小学做校长,他毕业于兴中师范,也是第一届第一班班级毕业,是兴中师范成立之初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够到一所师范上学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了,因为在那个年代,注重知识培养,有长远目光的人少之又少,就是读一个初中,在村里也是很幸运的事儿了。在这一点上,应该感谢长辈们的见识和格局,否则,我们一家人就无法走出一条星光大道来。而只能在源村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折腾,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所谓的“田园生活”。我敢肯定那里绝对不会有“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的浪漫而又神秘的归隐田园生活,等待我做的是一日又一日挥汗如雨、日夜劳作的苦难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不是我们努力去改变命运的话,那福报如何才能落到你我的身上呢?
  
  得益于父母的严厉的教育,着实受益匪浅。“养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凭着父母的棍棒教育,让我从小就树立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读书才有出路,读书才能跳出农门,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化作一生追求的动力和毕生矢志不渝的理念。所以,尽管天资愚笨,但读书还比较努力,只是天资缺乏读书思考的细胞,也没有注意学习方式,只是用着硬办法,硬着头皮去撞,纵然已经是头破血流,纵然在乱石山冈走投无路,也丝毫没有断绝奋斗之念。
  
  在书上看到一些诗人描述着农民劳作的情节,很浪漫、很煽情、很有诗情画意,其实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幻觉。如果你有万贯家财,又不要承受任何的风吹雨打的话,有足够的银子让你在这样的一种田园梦境中生活,当然很惬意。在屋前屋后种些花儿、水果、青菜,每天唱着歌儿哼着小曲,衣食无忧自由自在,这种鲜衣怒马的贵族生活,岂是一般人皆可企及的。
  
  可对于家里一贫如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每天都要围着柴米油盐折腾时,相信诸位绝没有这种浪漫的想法了。面对每天入不敷出,面对生活的种种重压,面对医疗、住房、教育的不堪重负,你只有昼夜不停地劳作,用泪水和汗水换取最基本生存的物质。生活教会你不相信眼泪和同情,唯有自强自立,唯有依靠自己的拼搏,才能走出那一片沼泽地。相信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无法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田园意境了。
  
  余林在村里小学读书兼做农活,而我跟随着父亲在外读书,一块与老师们在学校生活,体会到了读书人的快乐和气氛,也培养了自己的志向,暗暗发誓一定要向这些老师们一样,拿上国家发的“红本本”。所谓“红本本”就是非农户口的标志,有了这个小红本就可以每月凭着这粮食供应证,到粮食供应部门领取三十斤左右的大米,这红本本成了农民和非农户口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碑。别看这三十斤大米不怎么多,可在当时可以救一家子人性命,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这个小红本简直成了一家人的希望所在。同时还每月定点供应几斤猪肉,这样就与农民相比有了一个相对较大的优越感了。如果有幸拿到了这小红本,那就吃上了皇粮,人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一生的幸福就随着这小红本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这红本的主人就会因吃国家粮改变了命运。
  
  在幼年的那些时日,每天虽谈不上学习很努力,但每天跟着老师学习是必备的功课。尽管自己也想提高成绩,无奈这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一本天书,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结果。父亲有时也想辅导我的学习,可无论他怎么教,这数理化对我来说还是一窍不通,几番下来,我的头很痛。而父亲呢也很不耐烦,辅导的我的声音也高了八度,有时候不免暴跳如雷,手指在桌子上敲得直响,我甚至不敢吱声,生怕那暴怒的耳光随时会落在我的头上,手指也直顶着我的脑门。
  
  我知道他是恨铁不成钢,生了一个如此笨的儿子,让他费尽了心血而没有任何的长进。就这样一次次辅导一次次失望,在无数次咬牙切齿地呵呵声中,终于放弃了他亲自辅导的念头。他终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一个脑子不懂得思考和转弯的人,让他老人家伤透了心。于是他不再亲自辅导,放弃了他帮我开小灶提升我的成绩的念头。随便我怎么去折腾,对于我的学习他显然有些心灰意冷,而又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自生自灭,顺其自然而不去刻意点拨,让这小子走一步算一步,大千世界总有他一碗饭吧,随便他怎么样了。其实刻意又能如何?不知道如何去思考,不知道找一种捷径的学习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总结与提高,思维僵化头脑简单而又不思变通,应该是当时我最大的症结所在。
  
  其实我不是不懂事,打有记忆时起我就有了一些自强自立的个人想法。当然,我又不能说出来,一个连自己父亲都调教不好的小子,能有什么出息呢?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的思想越来越明朗,目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量力而行,能考一个中专什么的,拿到那个诱人的“红本本”跳出这苦海一般的农门,是我一直不离不弃的最佳的选择。
  
  于是我又不甘这样混下去,我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尽管这数理化对我来说似天书,可该学的还是要学习的,还是要花些时间慢慢去琢磨。虽然它们对我无所谓,而我却对它们很讨厌,但又无法逃避,更无法选择,这是标准的必答题目,没有给我任何的勾选的机会。好在这村上的小学和初中,大家成绩都不怎么样,区别不是很大。
  
  当然,除个别小伙伴有着傲人的天赋和超强的记性力之外,绝大多数小伙伴对学习普遍没有大的兴趣。他们整天嘻嘻闹闹,全然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也不管自己今后何去何从,及时行乐,管它春夏与秋冬。学习对他们而言,绝对是可有可无之事,没必要去理会它。有它又如何,没它又如何,这地球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学习而停止了运转,它到哪里来,该到哪里去,似乎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绝大多数人只读完初中甚至小学毕业后就万事大吉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学校就纯属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混一张小学或者初中文凭,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成绩如何。祈祷早日离开学校,帮父母干些农活赚些口粮,然后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繁衍生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