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用红枫染流年 >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2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二) (第1/2页)
  
  话说阿运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凭着头脑灵活,运气倒也不差,后来不知怎么在桂林市城区附近的一个村找到对象,并修了一栋房子结婚生子。2010年左右开了一个加工厂,据说生意还不错。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也可能市场疲软吧,几年前赚的一些钱基本赔进去了,不过我后来去他家,感觉生活还过得去吧,起码不用负担债务,小日子过得还蛮幸福。2016年7月,我从县里司法机关到城区司法机关任职后,他还请我去他家吃过饭,家里比较简朴。只是他已经做爷字辈了,膝下的孙子已经有几岁了,没有读过几年书的他,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属感了。
  
  在桂林工作后,我曾去他的家中。他的家中条件一般,有一个大房间摆放了一些书刊。估计是他本人没有读什么书,而又不愿意别人说他没文化,因此一些房间有意放置了一些书籍,来点缀家里的装饰和文化口味。由于他没有读完小学,所以在一些认知上一直停留在感性认知上,一些思想和观点明显有粗浅的痕迹。只不过我不愿意点拨他而已,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认知理应不在一个层次上,一些问题没有必要说得那么透。不过他依然对年幼无知的过往表示歉意,也许他认识到了什么,不过我觉得既然往事如烟,我们都是沧海一粟,没必要纠结于过往了吧。
  
  但是他弟弟阿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阿杨比较随性一些,性格豪爽,喜欢结交一些江湖人士,为人比较仗义。从他两兄弟的性格上来看,阿运更精明一些,小算盘打得贼精贼精的,没有阿杨的大气。阿杨因为豪爽的原因,赚了钱就与一帮狐朋狗友大吃大喝,不太计较钱物,这样他的朋友更多一些。他偶尔外出务工,但挣钱不多,还能养家糊口吧,有一年喝酒后驾驶摩托发生交通事故,一命归西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据说不到四十吧。想想以前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日子,真生出一些悲情来,唉,生命如此短促,真该好好去珍惜它,这也是命吧。
  
  不过阿杨还真与我家有些交集。我家的老房子在他家的前面,他家每天出门都要经过我家的屋檐下,甚至抬头从窗户上可以看到我家里的状况。所以,有时候为了更私密一些只能把他家人经过我家的窗户关上,这里才更觉得私密一些。多年后,1984年左右,当时落实政策,中专文凭以上的在外工作的老师可以全家迁出农村,成为非农业户口。由于父亲在农村的势力比较单一,刚把户口迁出源村,自己家的田地就被拿了出来,这样由于没有田地,生活就显得更加艰难。当时爹爹、奶奶虽然去世,但随着余大山的出生,一家五口人全凭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勒紧裤带过日子,除了能吃饱饭其他都是奢望,感觉那时候的生活真的很苦。到了以后,父母干脆把旧房子卖给了阿杨,这样我们家与源村就彻底没有了什么联系,只是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回去祭祖扫墓。2021年,随着我家的朋友阿忠的去世,我家基本上没去扫墓,只是委托一个关系比较好的,让他去扫墓烧点纸钱。
  
  我对农转非后父母立即把田地拿出来,一直有一些耿耿于怀。有些人从农村出去工作二三十年之后,他在农村的田地还没有拿出来,而我家做损自己家的事为何如此决绝?这也许就是父母的智慧吗?父母把自己家的田地拿出,意味着我们三兄弟再也没有几亩田地可以把我们今后几十年的生活支撑,我们唯有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在社会上拼得一席之地才有生存之道。我知道已经断了自己的后路,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选择的,读书拼搏就是唯一出路。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让我们三兄弟没有了退路,只有选择前行背水一战,要么成功走出一条星光大道,要么就此一无所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父辈的大胆决策让我们这个家庭走向新生,几十年后,我们仨兄弟有各自的事业,日子都过得不错,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知识改变命运,逆境唯有自强自立,经历过浴火的洗礼,我们三兄弟像凤翼破茧燃起了新生的光芒。
  
  隔壁蒋村还有阿贞、阿发、阿荣、唐贻龙几个同龄人。阿贞头脑灵敏智商高,他的数理化在初中时就比较拔尖,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一直作为重点生培养的对象。他也一直在重点班学习,作为尖子生,老师一直给他开小灶,这样他在初中时就显示了过人的能力。让我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差生自愧不如,尽管我也比较努力,而且懂事也不晚,可无论我怎么努力,他每次的成绩都远远碾压我们同龄人,令我等汗颜不已。
  
  同时,他的智商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棋盘上。每次下军棋与他对垒,只要我吃他一小棋子,他就牢牢地记住了我的棋子,而且能精准判断我的军长、司令之类的大棋子的摆放位置,让我防不胜防。在试探几步棋子之后,他指挥若定,出手凶狠果敢,要么能吃掉我的军长,要么能用炸弹炸掉我的司令。这样军中无主帅,他又能很快判断我炸弹位置,用较小的损失就能引爆我的炸弹,从而让我根本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他所击败。十有九输,估计唯一能赢他一次也是他看我输得太多下不了台面,而给我一个薄面而已。这家伙就是有这样的手段,不管读书还是下棋,我都不能赢他。
  
  他家就在源村小学附近,从他家门口到学校门口不足一百米,穿过阿荣家就到了学校。因为荣荣几个叔父是一个大家庭,他的祖辈应当是一个大户人家,所以祖传的一大整栋房子分给他几个叔叔和他父亲一大家子住。这样阿贞家与学校就是一屋之隔,甚至阿贞在家里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所以他得天独厚具有先天的优势,让大家羡慕不已。特别是一些比较远一点的同学,这来回上学估计有十来里路程,不仅中午不能在家吃饭,还要带着一点干粮到学校做午餐,而他却可以随时享受着家里的美食。甚至下课的十分钟,他可以从家里拿着刚出锅的红薯走着吃着,让人流口水。那些路程远的同学每天来来回回让人倍感艰辛,而他却能在家里听到上课的铃声去教室也不会迟到,真令一些同学眼红。
  
  每次周末回家,我都要找他玩,因为有共同的语言,加上我俩都有上进心,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每次碰面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经常与我说起他一定要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大学,然后博取功名利禄,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个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知道我们没有非农户口的优势,他们可以考取技校,还有招工招干都有独特的优势。当时一些重要岗位只注明招非农户口,非农户口和农村户口虽然一字之差,却犹如远隔重山,分明是两个水火不容世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差距不是一般的明显。
  
  所以,农村户口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只有拼尽全力地博取功名,而当时能考取一个中专就能跳出农门,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一个契机。只是我的成绩与他不在同一个层次,他可以通过努力左右自己的命运,而我成绩平平,又没有其他任何优势,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丑小鸭,一个陪衬而已。
  
  尽管我们之间差距不小,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我心目中高大的形象。这个勤于思考又特别上进的同学,他一直是我前进路上的楷模,我以他为荣,并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优秀生,并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停地努力,意图缩小我们之间的差异。当然,我也有我的优势,因为父亲是第一届兴中师范生,在那个知识相当贫乏的时代,这中专生就是知识分子,吃国家粮的干部。所以,我有自己的优越感,那就是父亲在哪里教书,我都能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借助父辈的光芒,能每天与老师们打成一片,跟着他们一起生活,感受到知识分子的孤傲、自立和无私。每天能耳濡目染他们的一言一行,感受到生活多么不易我们也要冒雨前行。老师们用自己的过往经历,教诲我做一个自立自强、敢于追求的新少年。
  
  每周到了星期五下午准点回到源村的家,吃了晚饭之后有时告诉父母在阿贞家住而不回家,或者次日相约出去做些家务。不过他家劳力多,上面还有姐姐照顾,他父亲很有经营头脑,还经营磨豆腐的业务,每天靠卖豆腐有些微薄的一些收入,不过这在当时的农村,也算一个大户人家了。他们一家的整体生活水平,因为他父亲有一门小手艺,生活就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只顾认真一门心思搞好学业,学业着实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他学医的姐姐盯得他很紧,逼着他进步,加之其天资聪慧,在赶考的路上一直在努力。
  
  在童年、少年和高中时代,我们交往比较密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境遇,共同的追求,使我们有兄弟一般的情怀与憧憬,那时的我们真有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味道。我们既是故交,穿着开裆裤子长大的兄弟,同时,我们有着相同的理想和追求,命中注定我们会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与奋斗。我与他同吃同住同打柴,注定有着不解之缘,这种兄弟情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买得来的。
  
  后来,我们都进入S县高中就读,只不过他是一马平川,顺风顺水撷取了重点高中的果实。而我呢,初中毕业后又在桥头初中复读一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取这所重点高中。说是上了重点高中,只不过打了政策的擦边球,按照规定当时红乡、W镇所在地的学生只要上了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直接录取到S县高中就读。就这样本来成绩平平的我,却阴错阳差地上了这所重点高中。当时就读高中是有一定比例的,很多学生因为成绩问题而无法获得高中的入场券。这样也因无法猎取敲开天堂之门的敲门砖,就无法上中专、大学,就无法跳出农门,也就无从改变命运。这是一道泾渭分明的分水岭。
  
  S县高中是全县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当时师资力量雄厚,聚集着一群刚出校门的精英式大咖人物,如文玉、彭明、光明等大腕金牌教师,也汇集着全县高中生的精英。当时全县还有文中、黄中共三所高中,只不过这两所高中与S县高中则是两重世界,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永远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能够进入S县高中就读的,不是全县高中生的佼佼者,就是考霸神童之类的大腕人物。阿贞通过三年高中和一年补习班的努力,终于考取了西大食品工程专业,跳出了农门了。按照当时的政策,技校生和中专生都可以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能考取大学的佼佼者,那是人中龙凤,马中良驹,天之骄子。
  
  在注重专业化、知识化的年代,他回来之后就当上了某局的股长,尔后又到食品厂做了副厂长,几年后年纪轻轻就担任某局副局长,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不过后来走了霉运,因为做生意出了点事儿,当时我本人与县里几名实权领导搭得上话,在那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帮他调到某行政部门工作。不过这家伙头脑灵活,天生是做生意的料,几年下来,做生意小有盈余,在桂林市也购了一套房子,据说在县城还有二处房子,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儿子也挺孝顺的,这样他也有了一个好归属了。
  
  阿荣,此人天资聪明,自己也很努力,他是家中老小,他之上还有两个姐姐,家里人对他都很好。为了能为家庭挣些收入,他的两个姐姐小学辍学就在家做农活,她们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们的弟弟。荣荣的父亲也是老师,多年后,我们的父辈一起到仁渡初中当老师,我们也跟着来到这里就读。他父亲是落实政策后重新当老师的,为人很善良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斯文斯理,很难得见他生气的样子。即使实在忍不住了,他也不会狂怒,而只会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仁渡初中教书的那几年,我们一起在那所学校吃住,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诲,感悟做人的道理,体会人生的冷暖真情,那些年可谓同甘共苦,在人生的履历中使我又增添了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