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六十七章 种柳

第六十七章 种柳

  第六十七章 种柳 (第2/2页)
  
  “蒸腾量太大,根系供不上水。“周教授面色苍白,“恐怕...”
  
  爷爷蹲下身,扒开一株柳树根部的泥土。在手机照亮下,可见一些白色丝状物附着在根上。
  
  “这是什么?“柳青问。
  
  “菌根。“周教授凑近看,“但形态很特殊...”
  
  爷爷用手指沾了点泥土放在鼻尖闻:“是老坡地的土菇丝。金丝柳离不了这个。”
  
  “共生真菌!”周教授惊呼,“难怪移植后不适应,新土壤里没有这种菌群!”
  
  “老坡地的土...”爷爷起身望向黑暗中的原生长地,“得取原土来换。”
  
  但原生长地距离新植区有两里多地,而且都是陡坡。现在深更半夜,大雨将至...
  
  “我有办法。”江韩说,“可以用无人机运输!”
  
  在专家团队协助下,三架农业无人机连夜起飞,用特制容器吊运原土壤。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指引落点,爷爷亲自指挥换土。
  
  雨点开始落下时,最后一株金丝柳完成换土。奇迹般地,不到一小时,萎蔫的枝条就开始舒展。
  
  周教授看着监测数据,难以置信:“根系活力恢复...蒸腾平衡...这太不可思议了!”
  
  爷爷站在土地中央,轻抚柳枝:“草木通灵,你真心待它,它就以性命报你。”
  
  柳青在手机上记下心得感悟,产业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焕发新生。
  
  移植成功后的第七天,周教授带着最新的检测报告走进工坊:“奇迹!简直是奇迹!”
  
  柳青正在整理资料,闻声抬头:“教授,怎么了?”
  
  “你们看!”周教授将笔记本电脑转向大家,“金丝柳根系的共生真菌,固氮效率是普通根瘤菌的十倍!十倍啊!”
  
  屏幕上复杂的曲线图让众人茫然,但那个鲜红的“10x”大家都看懂了。
  
  “这意味着什么?”张磊敏锐地问。
  
  “意味着可以不施化肥就获得高产!意味着盐碱地改良的新希望!意味着...”周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这是足以改变农业历史的发现!”
  
  院子里一片寂静。妇女们面面相觑,显然无法理解这几簇白色菌丝的意义。但柳青和张磊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柳编原料,更是一个可能惠及亿万人的宝藏。
  
  “必须立即加强保护。“周教授严肃起来,“这种发现,肯定会引来坏人的觊觎,一定要加强戒备...”
  
  张磊说:“附近已经安装了监控设备。”
  
  “监控不行,要有人值守。”
  
  夜色如墨,西坡上却人影绰绰。三个黑影正在一株金丝柳下挖掘,旁边停着的摩托车上挂着编织袋。
  
  “动作快点!“一个黑影低声催促,“老板说要连根带土!”
  
  突然,四周亮起无数手电筒光束。村民护柳队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打头的正是王婶的儿子大壮。
  
  “干什么的!”大壮举着锄头喝道。
  
  黑影们显然没料到深夜还有人看守,慌乱中扔下工具就想跑。但没跑几步,跑最前面的那个突然“哎哟”一声跌进坑里,那是个巧妙的伪装陷阱,上面盖着草席浮土。
  
  “爷爷教的法子真好使!”一个年轻村民兴奋地说。
  
  另外两个黑影也被村民团团围住。揭开面罩,竟然是邻村的闲汉,交代说有人高价买,他们就是想偷了卖钱,别的一问三不知。
  
  爷爷检查被挖的柳树,脸色阴沉:“根伤了不少,得赶紧处理。”
  
  他让人取来黄豆粉和红糖,调成糊状涂抹在伤口处。周教授取样检测后惊呼:“这配方能促进真菌菌丝再生!”
  
  “老法子了。“爷爷淡淡地说,“柳树受伤,就用豆粉补元气。”
  
  事件过后,柳青意识到不能总被动防守。她在工坊后院整理出两间空房,请周教授团队指导建立简易实验室。
  
  “真菌扩繁比想象中复杂。”周教授演示着培养基制作,“温度、湿度、酸碱度都要精确控制。”
  
  柳青和几个妇女认真学着,她们发现这活儿和发面做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伺候微生物。
  
  王婶学得最快:“这不就跟做豆豉差不多嘛!保持温热,不能太干不能太湿。“
  
  她甚至改良了培养基配方,用廉价的麦麸代替部分琼脂,成本直降六成。周教授团队惊讶地发现,这种土法培养基效果反而更好。
  
  一天,柳青在实验时不小心将真菌溶液洒在一筐待处理的柳条上。担心发霉的她将柳条单独存放,准备过几天处理。
  
  谁知那筐柳条不仅没发霉,反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金黄色光泽,手感也格外柔韧。
  
  “是真菌的作用!”周教授检测后惊呼,“它们分泌的物质能防蛀防霉,还能增强柳条韧性!”
  
  爷爷用这些柳条编了个小筐,发现成品比普通柳编轻30%,强度却更高。
  
  “老辈人说的'柳骨金皮',原来就是这个。”爷爷抚摸着筐体,若有所思,“但以前是靠机缘巧合,现在...”
  
  “现在我们可以主动实现!”柳青接口道,眼睛闪闪发亮。
  
  半个月后,“柳菌共生”合作社正式挂牌。二十户签约村民不仅种柳条,还学习真菌扩繁技术。合作社创新推出柳条菌肥双收益模式,预估计每亩柳林产的柳条值两千元,收集的真菌菌剂能卖到五千元!
  
  柳青要求大家必须不用化肥农药,遵守“取三留七“的行规。因为菌通灵性,地养良心。
  
  一天傍晚,柳青发现爷爷独自在西坡最高处坐着。
  
  “奶奶要是看到这些,一定很高兴。”柳青在爷爷身边坐下。
  
  爷爷沉默许久,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奶奶的笔记,翻到某一页,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和算式。“你奶奶生前最后那几年,一直在研究这些土菇丝。”爷爷的声音很轻,“她说这不是普通的菌,是地母的脉络。”
  
  柳青仔细看那些算式,惊讶地发现奶奶竟然试图用数学公式描述真菌的生长规律,在几十年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她走得突然,很多发现都没来得及说。”爷爷摩挲着发黄的纸页,“现在,你们接着她的路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