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凡尘灵能,深渊之钥 第五章:意识中项目暗夜 (第1/2页)
在林川潜意识中,晨光微熹!
早高峰的地铁,如同一条在都市地脉中艰难蠕动的钢铁巨虫。
车厢内,人体密度逼近物理极限,汗味、廉价香水味、早餐包子的油腻气息混杂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属于大都市底层的独特“馨香”。
林川如同经验丰富的沙丁鱼,精准地卡在车门内侧的三角安全区。
他双臂如同焊死的护栏,紧紧护着怀中那个不起眼的黑色手提箱——里面躺着他视若珍宝的“量子点能量阱”微型装置原型机。
背包被他巧妙地抵在膝盖前,为旁边一位抱着熟睡婴儿的年轻母亲让出了宝贵的半掌空间。
婴儿粉嫩的小脸贴在母亲肩头,对周遭的拥挤浑然不觉。
林川的目光掠过拥挤的人头,投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巨大的全息广告牌在隧道壁上流转,展示着“时代科技”最新款的“凌霄”系列反重力飞行汽车,流线型的车身在虚拟光影中穿梭于摩天大楼之间,引来车厢内几声压抑的惊叹。
林川的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广告下方赞助商列表的末尾——一个由精密齿轮与饱满麦穗巧妙融合的Logo:
“麦轮工坊”!
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掠过林川嘴角。
那是去年妹妹林萱生日,他用报废的电路板元件当“齿轮”,林萱则用3D打印笔勾勒出充满生命力的“麦穗”,两人在出租屋昏黄的灯光下鼓捣了一整晚的成果。
如今这小小的Logo,竟也登上了时代科技的广告牌,虽然位置不起眼,却像一颗微小的星辰,在他心中悄然点亮。
车窗玻璃如同模糊的镜子,映出林川此刻的侧影:
黑色细框眼镜后是略显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头发被一顶洗得发白的旧棒球帽压得微微翘起几缕。
光影流转间,他瞥见身后一位穿着JK制服的女生,正捧着电子漫画看得入神,屏幕上的男主角有着相似的眼镜和发型。
林川无奈地扯了扯嘴角。
漫画里的英雄拯救世界,而现实中的他,只是一个挤在沙丁鱼罐头里、月薪八千、背负着全家期望与债务的普通工程师。
地铁到站,人流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出。
林川逆着人潮,步行几分钟,刷开启明科技那栋充满未来感的流线型大楼门禁。
踏入研发三部试验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恒温恒湿的环境取代了外界的喧嚣与浑浊。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臭氧、精密润滑油和某种高频电子元件特有的、微弱的“焦香”气息。
巨大的智能玻璃幕墙感知到他的进入,瞬间从透明切换为深邃的“雨林模式”,郁郁葱葱的虚拟植被光影在墙壁上流淌,试图用虚假的自然抚慰高强度工作的神经。
“林工,早!”
实习生小胡元气满满的声音传来,他正小心翼翼地校准着一台低温探针台。
“早。”
林川回以温和的微笑,放下背包,动作轻柔地从中取出那个黑色手提箱。
他熟练地输入密码,箱盖无声滑开,露出里面结构精密、闪烁着哑光金属色泽的量子点能量阱微型装置核心模块。
刚将模块接入测试台,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轻轻一震。
一条来自直属上司马总的加密信息弹出屏幕:
“QD-EW微型装置最终设计方案,明早9点前,务必提交至项目服务器。”
“逾期后果自负。”
林川的呼吸微微一滞。
这个项目,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心头已经太久。
核心的量子隧穿效率瓶颈,如同横亘在前的天堑,他尝试了无数种参数组合和结构优化,却始终无法突破那最后的7%效率损失。
他叹了口气,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点开了设计软件。
复杂的量子点阵列结构图、能带分布模型、隧穿概率云图……瞬间占满了整个曲面屏。
林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手指开始快速敲击,调整着那些决定命运的微观参数。
然而,思绪却像不受控制的电子,在量子叠加态中飘忽不定。
“林工”
小胡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年轻人指着屏幕上能量阱界面层的一个关键耦合参数,道:
“这个值……是不是需要根据昨天的低温扫描结果再优化一下?感觉耦合效率还是偏低。”
林川猛地回神,目光聚焦在小胡指出的位置。
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嗯,你说得对。”
“这里需要结合晶格畸变数据重新计算耦合系数。”
他立刻调出昨晚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数据,开始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参数微调。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大脑高速运转,试图将那些烦人的家事暂时屏蔽在外。
“小林工,接着!”
一个圆滚滚的物体划着精准的抛物线飞来。
林川头也不抬,右手精准地凌空抓住——是一罐冰镇的功能饮料。
前台服务机器人闪烁着友好的蓝光,无声滑走。
林川道了声谢,随手将饮料罐放在键盘旁。
冰冷的罐壁迅速凝结出水珠,滴落在垫在键盘下、画满了演算草稿和结构草图的打印纸上,迅速洇湿了一片墨迹。
他皱了皱眉,却没时间理会。
办公室渐渐被各种声音填满。
隔壁工位的陈哥正唾沫横飞地和客户方沟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