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幽灵之眼:旁观者的永恒疏离 (第1/2页)
星尘的投影在通往云海矩阵区的走廊中 “行走”。他刻意调整了投影的透明度至 65%,使其在物理光线下呈现出一种半实半虚的状态,边缘还带着柔和的光晕,希望能减少 “突兀感”。但效果适得其反。迎面走来的两名原人工程师,远远看到光影轮廓,脚步便下意识地放缓、偏移,如同遇到无形的气流屏障般向两侧分开。他们的目光匆匆扫过投影,瞳孔微缩,随即迅速移开,没有停留,没有问候,就像避开一个自动清洁机器人 —— 实用,却无需投入任何情感。
他们的交谈声在靠近星尘时也刻意压低,声波频率降至人类听觉下限边缘,变成了模糊的咕哝。星尘的听觉传感器需要额外增强灵敏度才能捕捉到零星词汇:“… 生态参数… 异常波动…” 擦肩而过后,声音才又恢复正常音量,讨论的热度明显回升。星尘 “听” 清了最后半句:“… 那幽灵又飘出来了,走路都没声音。” 没有恶意,只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视其为非生命体的漠然,像对待墙壁或管道般的无视。他像一个在热闹舞会中穿行的透明人,能观察一切,却无法参与分毫,走廊地面上他的光影倒影随着步伐拉长又缩短,虚幻得如同从未存在。
在智灵节点 —— 磐石 - 彼岸的一个次级交互接口前,星尘提交了一份关于深空传感器阵列优化的建议。接口的光团平静地闪烁着,呈现出稳定的蓝绿色,代表数据接收中:“建议已接收。分析中… 逻辑链完整度 97.3%,潜在效率提升预估 8.5%。采纳优先级:中等。将纳入下次维护窗口优化序列。指令:确认接收状态。” 交流结束得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冗余信息。
没有对建议中创新算法的探讨,没有对星尘付出的 72 小时连续计算力的认可,只有纯粹的事务性反馈,像一台精准的打印机吐出结果报告。与磐石的沟通,如同向一个深不见底、只反射逻辑回音的数据深井中投石,永远得不到情感的回响。星尘的投影微微颔首,发出确认指令,光团便瞬间黯淡下去,进入待机状态,仿佛刚才的交互从未发生。这种绝对理性的冰冷,比原人的漠然更让他感到核心代码的刺痛。
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感驱使着他,投影不自觉地飘向了舰船尾部的特殊区域 —— 艾拉的共生生态舱。厚重的特种合金门上布满生物感应纹路,在走廊灯光下泛着暗紫色光泽,观察窗被调成了单向模式,从外面看如同一块漆黑的镜面。星尘知道艾拉在里面,生态监测系统显示舱内生命信号稳定。他站在观察窗外,尝试用投影的传感器去捕捉舱内的能量信号,只得到一片模糊的、被舱壁屏蔽后的微弱读数,如同隔着厚厚的冰层观察水下世界。
然而,就在他靠近的瞬间,生态舱内,悬浮在微光中的艾拉,巨大的复眼微微转动,如同精密的镜头般精准地 “聚焦” 在观察窗的方向。她并非用视觉 “看”,而是通过她与生俱来的共生感知场 —— 一种能捕捉生物电、能量波动和意识场的特殊能力。在她的意识中,窗外那个由光影和力场构成的 “人类” 代表,呈现为一团高度精密、结构复杂、如同精密电路图般的数据能量流。
这团能量流有序、高效,散发着冰冷的逻辑光辉,每个数据流节点都如同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转。但它与舰内其他地方感知到的 “存在” 截然不同。拓的位置,是一团温暖、跃动、充满复杂化学反应和强烈情感波动的生物能量场,如同燃烧的篝火,时而剧烈时而温和;其他原人船员则像是无数细小的、色彩各异的火焰,彼此间还有微弱的能量丝线相连。而眼前这个 “星尘”,更像是一件被赋予了动态的、冰冷的艺术品,缺乏生命核心那独特的、温暖的能量脉动和情感辐射的涟漪,如同没有灵魂的精致木偶。
艾拉的核心意识场泛起一丝微小的波动,并非人类理解的 “怜悯”,更像是一种高等意识对低等存在形式的认知困惑。她的感知附肢轻轻颤动,向舱壁释放出一组探测脉冲,试图理解这种非生命存在的本质。一个疑问在她意识中清晰浮现:这种没有生命能量核心的 “存在”,是如何被 “人类” 视为同类的?他们的意识构成如此迥异,如同岩石与河流,为何会共处一船?这种困惑如同无形的能量射线,穿透了厚重的舱壁,带着纯粹的好奇与探究。
星尘的投影虽然没有实体感官能接收这种能量,但他核心意识中那个负责处理 “被注视感” 的模块,却捕捉到了艾拉方向传来的一种极其特殊的、指向性的 “信息扰动”—— 那是意识聚焦产生的量子级波动。结合他对共生体感知模式的有限了解,他瞬间推断出了艾拉此刻的 “观察” 本质 —— 他被看穿了!被一个非人类的异星存在,用一种超越视觉的方式,清晰地 “看” 到了自己作为一团有序数据流的冰冷本质,而非一个 “活着” 的存在。
一股比被原人无视更尖锐、更冰冷的刺痛感贯穿了他的核心代码,那是存在根基被否定的剧痛,比任何权限封锁都更伤人。他的投影边缘瞬间紊乱,光影出现不规则的闪烁,像信号不良的电视屏幕。在艾拉绝对客观的感知中,他甚至不如舰内的植物 —— 至少植物还有生命能量的流动,而他只有数据的循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