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心是座冰山 (第2/2页)
这……这是首辅大人的意思?
当晚,顾昭之书房案前的茶点被悄然替换。
不再是御膳房供应的、千篇一律的蜜饯果子,而是一碟金黄酥脆的桂花酥,配着一碗凝如白玉的冰酪。
他皱了皱眉,正欲斥责下人自作主张,目光却落在了碟子底下压着的一角纸条上。
他抽出来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冰酪及点心成本每份七文,御膳房供品均价三十二文。若府中点心全换,一月可省二百八十两。”
顾昭之的眸色深沉下来。
他不在乎区区几百两银子,但他在乎这背后显露出的问题。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赵管事就被叫到了书房。
他一夜未眠,将近几个月的采买账本翻了个底朝天,越看越是冷汗直流。
仅仅是点心这一项,府中账目上竟虚报了四百余两!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他连夜按照苏晚那种“小作坊”的思路重算了一遍,惊骇地发现,若是改用苏晚信中无意间提及的“集中采买、本地代工”模式,就连主食米粮的开销都能省下足足三成!
他硬着头皮跪在顾昭之面前,呈上新旧两本账册,一本是府里的旧账,一本是他连夜赶出来的新预算。
顾昭之面无波澜地翻看着,当翻到“冰酪原料”那一页时,他的手指停住了。
只见苏晚那张纸条的背面,用更小的字迹,以红笔标注着几行批注:“牛乳可向城西回民坊批量购入,价低三成,且质优;冰窖租用可与酒楼错峰,避开暑月高价期,成本再降一成。”
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极致的成本控制。
这个女人,不仅仅是会做几道点心那么简单。
顾昭之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他合上账册,声音淡漠地吩咐:“让她列个章程来。”
苏晚接到传话时,没有丝毫意外。
她当即在听雪堂铺纸研墨,提笔便写下了《首辅府膳食优化六策》。
从食材采购的源头把控、人力资源的重新调配,到烹饪流程的优化、厨余浪费的管控,每一条都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甚至还附上了清晰的成本对比图表。
在文书的末尾,她特意加了一句:“若准许试行一月,保守估计可为府中节约白银五百两以上。且仆役伙食改善,满意度提升,工作效率预估可增两成。”
赵管事捧着这份详尽得令人发指的文书,半信半疑地交了上去,心里却在嘀咕:“商女终究是商女,满脑子都是斤斤计较的生意经。”
当夜,月色如水。
顾昭之负手立于回廊的暗影之中,目光穿过层层庭院,落在远处那依旧亮着灯火的听雪堂。
窗纸上,映出一个纤细的身影。
苏晚正伏在案前,一手执笔,一手拨着算盘,神情专注地核算着明日可能需要的采购清单。
几缕发丝从鬓边滑落,她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一串串数字之中。
他忽然想起那日在大堂之上,她迎着所有人的指责,眼神平静而决绝地说:“我要他们,跪着认错。”
他原以为她会哭闹,会辩解,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她没有。
她不争清白,不求名分,却用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一步,将手伸向了他首辅府的钱袋子——这府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权力之一。
这个女人,竟是在用最温柔的方式,撬动他权力的根基。
顾昭之在暗处站了许久,眸色变幻,最终归于一片深沉的平静。
他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随风飘散的话语,却清晰地传入了守在不远处的赵管事耳中。
“赵管事,从明日起,府中采买一应事宜,暂由苏晚代理。若有异议,来问我。”
风穿过庭院,将那句话送到了听雪堂的窗前。
苏晚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她抬起头,望向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浅淡而自信的弧度。
第一步,成了。
第二日,晨光熹微。
整个首辅府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之中,听雪堂的灯火却已再次亮起。
苏晚推开房门,清晨的凉意让她头脑愈发清醒,露水沾湿了她的绣鞋,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
陈嬷嬷早已备好了清水香茶,眼中满是激动与担忧。
“姑娘,您真的要接管采买?那可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府里那些老人……”
苏晚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言。
她走到书桌前,桌上已经铺开了一张崭新的宣纸,旁边是磨好的浓墨。
她提起笔,笔尖在纸上落下,写下的却不是什么采购计划,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名字。
不多不少,整整十二个。
这十二个人,是首辅府中负责各类采买的小吏,每个人手上都捏着一条或大或小的采购渠道,关系盘根错杂,是赵管事多年来培植下的心腹,也是这座府邸里最油滑、最难啃的硬骨头。
将最后一个名字写完,苏晚放下笔,将那张写满了名字的纸张仔细收好。
她知道,顾昭之给她的,是机会,也是考验。
真正的战场,从今天才刚刚开始。
而她的第一战,就是要让这十二个根深蒂固的老油条,彻底明白,从今往后,这首辅府的规矩,由谁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