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八节 博弈,定板!(求月票!) (第2/2页)
政企分开,饲料厂经营不善和他党委I书记有啥关系?
他一样可以在县政协里边优哉游哉地喝清茶。
见陶永兴是真的有点气急了,张建川也知道适可而止,但他需要做出这样一个姿态。
否则真的接手了,一大堆子事儿都得要压到自己肩膀上,到时候你再来找这些领导们说政策要支持,他就可能要找各种理由推脱了。
当然即便是现在答应了,他们日后一样也可以翻脸不认,但毕竟当着这么多领导,只要要点儿脸的领导,还不至于做得太过。
会议散了,领导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天都黑尽了,有些还要回家,还有的干脆就在乡政府里边吃了食堂歇息了。
陶永兴、顾明建、张功友、屈双泉这“四巨头”却不敢轻松,还得要把张建川揪着。
现在他们心里也没数,不从张建川这里讨个实话,他们也睡不安枕。
“诸位领导,现在我真没多少底,但就像陶书记您说的,反正都这样了,还能差到哪里去,我向诸位领导保证,我会尽全力去把厂子盘活,但你们给我的承诺也得要落实,……”
“信用社那边我会去谈,合金会这边,是周乡长在负责这一块,我也会去和周乡长交涉,反正得先把企业运转起来,否则再拖下去,就死挺了,……”
“另外,财政所高唐我要过去,反正他就是临聘人员,哪里都是上班,厂里没个正经财务,我不踏实,你们也不放心,干好了,你们给人家解决一个招聘干部身份就行了,我也得给他画这样一个饼,否则人家也不得干,……”
“工业公司的赵美英赵姐,也过去,兼职也好,暂时帮一段时间忙也好,反正财务那边她和高唐两个人得操持起来,否则厂子就成一个筛子,再多钱回来,也都要漏走,……”
从晚上八点过吃了晚饭一直谈到十二点,几位领导围着他车轮战,弄得张建川不胜其烦,也不堪其扰。
不过张建川不断提出各种条件,反而也让几人心里放心许多。
不怕你要人提条件,这说明你上心,是在认真考虑如何把厂子搞起来,而不是敷衍了事。
说实话,张建川这半个月的表现还是有点儿征服了陶永兴和张功友。
原来顾明建就对张建川很看好,但陶张二位却不放心。
可张建川还没接手,就这么粗粗了解打探了一番,就直接切入要害,用检察院一招制敌把黄家荣一伙人全部丢翻,而且趁势还能收回近十万赃款。
这一手陶张二人都是赞叹不已。
当然这么粗暴野火不讲情面的行径,也只有张建川这种愣头青才敢这么干,他们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土生干部,还真的顾虑太多,下不了这个手。
而最让他们觉得有几分希望的还是张建川极为客观冷静地分析了饲料厂的现状。
张建川明确提出来饲料厂走入死胡同不是黄家荣一党人贪腐造成的主要原因,这其实其中一个导火索和助推剂。
真正让饲料厂搞不下去的原因还在于饲料厂的产品丧失了竞争力。
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定价提升不了,产品销售不受欢迎,经销商没兴趣,养殖户没信心。
几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无解的死结。
没掩盖,没虚晃一枪,甚至也没揽功,直接聚焦怎么着手破解这个死结,让陶顾等人既绝望,又不由自主的生出几分期盼。
他们现在就寄希望于张建川能不断创造“奇迹”,把这个厂子也真的给救活,现在也只能信赖对方。
下午陶永兴和顾明建也向区委汇报了这个情况。
区委里边对此争论很大。
几位副书记都提出了不同意见,觉得让一个二十出头才参加工作没两年,原来还是搞政法工作的年轻人上手一家濒临关门的企业,太过轻率。
但陶顾二人也阐明了乡里的意见,那就是无路可走,无人可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最后还是刘英刚力排众议,支持了尖山乡的意见。
反正这也是尖山乡工业公司下边企业,这本来也该是尖山乡自己做决定,而刘英刚也想看看张建川是不是这块料。
如果真的是搞企业的料子,区农工商总公司下边这几家企业情况也大同小异,状况一样不佳,未必就不能让张建川来试一试。
****
10000票宏伟目标,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