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东厂太监魏忠贤(一) (第1/2页)
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尽,通训司的铜铃已第三次响起。魏忠贤佝偻着身子,将最后一桶夜香倒进朱雀大街拐角的暗渠,指尖冻得发紫。他抬头望了眼皇城方向,含元殿的金顶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块悬在半空的蜜糖。
“魏傻子,发什么呆!” 管事太监的皮鞭抽在砖地上,溅起的泥点糊了他半张脸。魏忠贤慌忙磕头,额头撞在结冰的路面上发出闷响。这是他入宫的第三个冬天,从河间府被净身送入长安时,他还叫魏进忠。
掖庭局的后院堆着半人高的炭灰,魏忠贤蹲在灰堆里翻找未燃尽的炭核。一个老太监凑过来,塞给他半块干饼:“听说了吗?高力士公公要选随侍了。” 魏忠贤的手猛地一顿,炭核在掌心硌出红痕。
当晚,他撬开了掌管文书的刘太监的房门。借着月光,他看见账簿上密密麻麻的墨迹,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家乡,地主账本上的朱砂印泥总带着血腥味。他摸出藏在袖中的石灰粉,在刘太监尖叫着捂住眼睛时,抄走了那本记着后宫采办贪墨的账册。
高力士的书房燃着龙涎香,魏忠贤跪在冰凉的青砖上,将账册举过头顶。这位玄宗面前最得宠的宦官,手指敲击着紫檀木案,声音像碎冰撞击:“你可知这册子会害死多少人?”
“奴才只知,公公需要眼睛。” 魏忠贤的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他瞥见高力士案头的《金刚经》,想起净身那天,老刀匠说的 “一刀下去,前尘皆空”。
三日后,刘太监失足落入御花园的荷花池。魏忠贤换上了新缝制的绿袍,站在高力士身后,看着那些曾克扣他月钱的太监们跪在雪地里,牙齿打颤的声音比北风还响。
启元十三年的冬至,勤政殿的铜鹤嘴里喷出白雾。魏忠贤捧着暖炉站在廊下,听着殿内传来的争执声。张九幽的声音像青铜钟:“边将不可久握兵权,安奉山狼子野心,陛下当早做处置!”
太宗李启山的笑声带着酒气:“张相多虑了,奉山对朕忠心耿耿。” 魏忠贤眼角的余光瞥见杨承忠捻着胡须的手在颤抖,这位外戚新贵最近总在后宫散布安奉山的坏话。
夜深时,魏忠贤提着食盒来到华清宫。杨贵妃的琵琶声从长生殿传来,他跪在殿外,听着太宗李启山说:“那魏进忠倒是个伶俐人,不如改个名字,忠贤,嗯,忠贤好听。”
从此,魏忠贤成了内侍省的少监。他在勤和殿的梁柱上刻下第一个记号,记录着哪位大臣在何时进言,皇帝又是如何回应。这些歪歪扭扭的刻痕,日后会变成刺向百官的钢针。
安奉山入朝那天,带着十五车珍宝。魏忠贤亲自清点,在一箱和田玉中发现了密信 —— 安奉山与朔方军将领的往来书信。他将密信藏在发髻里,当晚却在高力士的茶盏里看到了同样的火漆印。
“有些事,看见不如看不见。” 高力士用银簪挑着茶沫,“你看那杨承忠,跳得越高,摔得越重。” 魏忠贤低头时,看见茶水中自己的影子,嘴角已经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天启四载的梅雨,让长安的青苔爬满了朱门。魏忠贤在平康坊买下一座宅院,门口挂着 “织造司” 的木牌,里面却住着二十个擅长模仿笔迹的书生。
第一个落在网里的是御史中丞卢奕。魏忠贤让人模仿他的笔迹,写了封与安奉山私通的书信,塞进卢府的梁上。当禁军抄家时,卢奕的女儿抱着父亲的朝笏,指甲抠进魏忠贤的手背,留下五个血洞。
“厂公,这丫头...” 手下的小太监摩拳擦掌。魏忠贤看着那柄刻着 “清正” 二字的朝笏,突然想起河间府的私塾先生,那人总说他 “目有凶光,非善类”。他摆摆手:“送她去感业寺吧。”
高力士看着刑房里的铜烙铁,眉头紧锁:“你这织造司,比刑部的诏狱还阴森。” 魏忠贤递上一杯参茶:“公公可知,上个月有三位御史弹劾杨相,都在夜里失足落水了。”
高力士的手指停在茶盏边缘:“陛下近来常说,朝中官员结党营私,他需要一双干净的眼睛。” 魏忠贤的心猛地一跳,他听见自己的声音说:“奴才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那晚,他在曲江池边烧掉了所有刻满记号的木牌。火焰映着水面,像无数双眼睛在眨动。一个更庞大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比高力士的权谋更深,比杨承忠的野心更烈。
天启七载的上元节,长安的灯笼将夜空染成橘色。魏忠贤跪在勤政楼前,手里举着一份奏折:“奴才请设东厂,掌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之事,以固皇权。”
代宗正在楼上赏灯,接过奏折时,杨贵妃正将一颗葡萄喂进他嘴里。“东厂?” 皇帝的声音漫不经心,“就依你,总领官便叫东厂总管吧。”
魏忠贤叩首的瞬间,眼角扫过楼下。张九幽的门生们脸色铁青,杨承忠的笑容僵在脸上,安奉山派来的使者正悄悄往后退。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长安的阴影里,将多出无数双属于他的眼睛。
东厂的衙署设在东安门外,原是废弃的羽林军营房。魏忠贤让人在院中挖了三丈深的地窖,墙壁上嵌着铜环。第一任千户是个从死牢里提出来的刽子手,脸上有一道横贯鼻梁的刀疤。
“记住,” 魏忠贤抚摸着新铸的印信,上面刻着 “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咱们要抓的,不是偷鸡摸狗之辈,是那些藏在锦绣堆里的毒蛇。”
他亲自设计了东厂的腰牌,背面刻着一只衔着钥匙的蝙蝠。第一批番役上岗那天,魏忠贤站在衙门口,看着他们消失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像一群无声的蝙蝠展开了翅膀。
初夏的雨打在东厂衙署的琉璃瓦上,魏忠贤翻看着手下呈上的密报。户部侍郎李适之与太子在东宫密谈了三个时辰,谈论的内容被窗外的夜莺 “听” 得一清二楚。
“李侍郎最近总说自己脚痛,不上朝啊。” 魏忠贤对着铜镜整理帽翅,镜中的人影嘴角噙着笑意。三日后,李适之 “畏罪自缢” 的消息传遍长安,他的书房里搜出了 “勾结废太子” 的书信 —— 那笔迹,与魏忠贤让书生们练习了三个月的一模一样。
安奉山的使者在平康坊的妓院里被擒获时,正与户部的小吏交易边军粮草的账簿。魏忠贤让人将账簿呈给玄宗,皇帝震怒的同时,也愈发信任这个总能带来 “真相” 的东厂总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