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王爷当场怒救场 (第2/2页)
萧琰毫不畏惧,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他顶住压力,一方面继续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另一方面,组织百姓,临时加固堤坝,防止河水决堤。
在这个过程中,萧琰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与百姓同吃同住,亲自参与到堤坝的加固工作中,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与支持。
可张谦等人却不想看到萧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暗中指使亲信,散布谣言,说萧琰利用堤坝修缮之机,中饱私囊,克扣百姓的工钱。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萧琰产生了怀疑。
萧琰陷入了困境之中,他既要应对来自官员和豪强的阻挠,又要平息百姓的疑虑。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靖王李正龙,是当今圣上的弟弟,手握重兵,性情刚毅,为人正直,在朝中颇有威望。他向来不齿那些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对于朝堂上的派系斗争也不屑一顾。
这日,李正龙在巡查边疆返回京城的途中,路过城郊,正好看到了萧琰带领百姓加固堤坝的场景。他心中有些疑惑,一个翰林院编修,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干这种粗活?
于是,李正龙派人去打听情况。当得知萧琰是被张谦等人故意刁难,派来负责这棘手的堤坝修缮工作,而且还遭到了重重阻挠和污蔑时,李正龙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他仔细观察着萧琰,只见那个年轻的书生虽然面带疲惫,却眼神坚定,指挥着百姓们有条不紊地工作,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李正龙心中暗暗点头,觉得这个萧琰倒是个有担当的人。
“去,把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给本王抓起来,查清是谁在背后指使。” 李正龙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
侍卫领命而去,很快就将几个散布谣言的地痞无赖抓了过来。
经过一番审讯,他们很快就交代了是受当地豪强的指使,而那豪强又是听从了张谦门生刘成的命令。
李正龙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张谦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欺压一个寒门书生,还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他当即决定,要好好管管这件事。
几日后,早朝之上,张谦率先发难,弹劾萧琰在堤坝修缮过程中玩忽职守,克扣工钱,导致民怨沸腾。
“陛下,萧编修负责堤坝修缮一事,不仅毫无进展,反而激起民愤,实乃无能之辈,请陛下严惩。” 张谦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刘成等人也纷纷附和,列举了一些所谓的 “证据”,矛头直指萧琰。
萧琰连忙出列,反驳道:“陛下,臣冤枉!张侍郎所言纯属污蔑,堤坝修缮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有人从中作梗,克扣款项,还散布谣言,扰乱民心。臣这里有百姓的联名上书,足以证明臣的清白。”
说罢,萧琰将一卷百姓联名的书信呈上。
皇帝李新宇接过书信,翻看了几页,眉头紧锁。他看向张谦:“张爱卿,萧爱卿所言是否属实?”
张谦心中一慌,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说:“陛下,此乃萧琰收买百姓伪造的证据,不可轻信。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之际,殿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陛下,臣有本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靖王李正龙一身戎装,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
“皇弟,你何时回京的?” 皇帝李新宇有些惊讶地问道。
“臣昨日刚回京,听闻朝堂之上有人混淆是非,欺压忠良,特来向陛下禀明情况。” 李正龙跪地行礼,语气坚定地说。
张谦等人看到李正龙,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李正龙接着说道:“陛下,萧编修在堤坝修缮一事上,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深得百姓爱戴。而张侍郎的门生刘成,却勾结当地豪强,克扣修缮款项,还指使他人散布谣言,污蔑萧编修,其罪当诛!臣这里有人证物证,请陛下过目。”
说罢,李正龙将审讯记录和一些证据呈上。
皇帝李新宇看完证据,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张谦!刘成!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胡作非为!”
张谦和刘成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皇帝李新宇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张谦和刘成,怒火中烧:“来人,将张谦、刘成等人拿下,打入天牢,彻查此事,牵连者一律严惩不贷!”
侍卫们上前,将张谦、刘成等人拖了下去。
解决了张谦等人,皇帝李新宇看向萧琰,语气缓和了许多:“萧爱卿,委屈你了。
你在堤坝修缮一事上做得很好,朕心甚慰。
即日起,晋升你为吏部员外郎,继续负责堤坝修缮事宜,所需款项,朝廷全力支持。”
“谢陛下隆恩!” 萧琰感激涕零地说道。
李正龙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萧编修虽出身寒门,却有才有德,有勇有谋,是个可塑之才。 如今朝堂之上,正需要这样的栋梁之材,陛下慧眼识珠,实乃国之幸事。”
皇帝李新宇点了点头:“皇弟所言极是。萧爱卿,以后若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向朕禀报,或是找你靖王皇叔帮忙。”
萧琰看向李正龙,眼中充满了感激。李正龙微微点头,示意他安心。
这场朝堂风波,以萧琰的沉冤得雪和张谦等人的倒台而告终。
萧琰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正直,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而李正龙的霸气护才,也让众人见识到了这位王爷的刚正不阿。
从此以后,萧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李正龙的暗中支持下,为朝廷和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成为了一代名臣。而他与李正龙之间的这段君臣情谊,也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