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赵德海又来挑事(二) (第1/2页)
萧琰道:“当然不能算了。但我们不能主动去找他,而是要让他自己露出马脚。” 他沉吟片刻,“林管家,能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书房,萧琰低声道:“晚辈有一计,或许能让赵德海自食恶果。”
林忠忙问:“什么计策?”
萧琰附在林忠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林忠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此计甚妙!就依萧先生所言。”
当天下午,镇上就传出消息,说萧琰因为不堪忍受谣言和骚扰,决定离开林府,回老家去。
赵德海听到这个消息,得意非凡:“我就说嘛,那萧穷酸根本不经吓!走了好,走了老子就清静了!”
他的跟班道:“海哥,要不要再去送送他?给他加点料?”
赵德海笑道:“不必了。他既然识相地走了,就别赶尽杀绝了。不过,为了庆祝一下,今晚咱们去喝几杯!”
然而,赵德海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萧琰和林忠设下的圈套。萧琰根本没有离开,而是躲在林府的一处偏僻小院里,静观其变。
果然,当晚三更时分,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潜入了林府。此人正是赵德海。他以为萧琰已经离开,林府众人放松了警惕,便想趁机偷些东西,既能捞点好处,又能嫁祸给萧琰,说他临走前盗走了林府财物。
赵德海对林府的地形不熟,摸摸索索地来到书房外,正准备撬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大喝:“抓贼啊!”
他吓了一跳,转身就跑,却被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家丁团团围住。很快,他就被捆得结结实实,押到了林老爷面前。
林老爷端坐堂上,目光如炬地看着赵德海:“赵德海,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潜入林府行窃!”
赵德海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林老爷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一时糊涂?” 林老爷冷哼一声,“你白天在府门前挑衅,晚上又潜入府中行窃,还敢说只是一时糊涂?看来不给你点教训,你是不会悔改的!”
说罢,林老爷吩咐道:“把他送到官府去,让知县大人好好审问审问!”
赵德海这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哭喊着道:“是萧琰!都是萧琰算计我!林老爷,你不能信他啊!”
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家丁们推推搡搡地把他押了出去。
赵德海被送到官府后,起初还想狡辩,但在人证物证面前,他不得不低头认罪。他不仅承认了潜入林府行窃的事实,还交代了之前散播谣言、在府门前挑衅等一系列恶行。
知县大人对赵德海这种无赖早已深恶痛绝,当即判了他杖责三十,发配边疆充军。
消息传到镇上,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萧琰的冤屈得以洗刷,林府的名声也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林老爷对萧琰更是赞赏有加:“萧先生,此次多亏了你运筹帷幄,才能揭穿赵德海的阴谋。老夫真是佩服啊!”
萧琰谦逊道:“林老爷过奖了。这都是晚辈应该做的。”
林婉清也特地来到书房,向萧琰道谢:“萧先生,多谢你为我洗刷冤屈。之前…… 是我误会你了。”
萧琰看着眼前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婉清小姐不必客气。保护小姐的名节,是晚辈的本分。”
经历了这件事,萧琰在林府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辜负林府的信任和期望。
而赵德海,最终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被发配边疆后,再也没有回来过。镇上的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个无赖,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日子一天天过去,萧琰在林府潜心苦读,学问日益精进。林老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时常与他探讨经史子集,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这日,林老爷收到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件,看完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林忠见老爷神色不对,忙问道:“老爷,出什么事了?”
林老爷叹了口气:“京城的王御史来信说,朝廷打算在咱们镇上设立一个新的税卡,征收过往商税。”
林忠惊讶道:“设立税卡?这对咱们镇上的商户来说,可不是好事啊!赋税加重,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林老爷道:“是啊。而且,王御史还说,负责此事的官员,是他的政敌李大人。那李大人贪婪成性,若让他来负责设立税卡,恐怕会借机盘剥百姓,到时候,咱们镇上可就遭殃了。”
萧琰恰好路过,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上前道:“林老爷,林管家,不知发生了何事?”
林老爷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萧琰。
萧琰听完,沉吟道:“设立税卡,本是朝廷的正常举措,但若是被贪官污吏利用,确实会给百姓带来灾难。不知林老爷打算如何应对?”
林老爷道:“我正为此事发愁。咱们虽是地方乡绅,但人微言轻,恐怕难以改变朝廷的决定。”
萧琰道:“林老爷不必过于忧虑。晚辈倒有一个想法,或许能阻止李大人来此。”
林老爷忙问:“什么想法?”
萧琰道:“李大人贪婪成性,必然会在设立税卡的过程中中饱私囊。咱们可以搜集他贪赃枉法的证据,呈报给朝廷,弹劾他。只要朝廷查明真相,必然会撤换他,另派清廉的官员来负责此事。”
林老爷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李大人远在京城,咱们如何搜集他的证据?”
萧琰道:“晚辈听说,李大人有个表弟,在咱们邻近的县城做县令,名叫张县令。这张县令跟他表哥一样,也是个贪官。咱们可以从张县令入手,搜集他贪赃枉法的证据,然后顺藤摸瓜,找到李大人的罪证。”
林老爷点头道:“好!就依萧先生所言!此事就交给你去办,需要什么人手和财物,尽管开口。”
萧琰拱手道:“请林老爷放心,晚辈定当尽力而为。”
于是,萧琰开始着手调查张县令的罪证。他知道,这绝非易事,但为了镇上的百姓,他必须全力以赴。
萧琰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到一个了解张县令底细的人。他听说,邻近县城有个老秀才,曾在县衙做过文书,因看不惯张县令的所作所为,愤然辞职。萧琰决定去拜访这位老秀才。
这日,萧琰换上一身普通的衣服,带着一些礼物,来到了邻近的县城。他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老秀才的家。
老秀才的家很简陋,只有两间破旧的茅草屋。萧琰上前敲门,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打开了门。
“请问,您是王秀才吗?” 萧琰拱手道。
老者打量了萧琰一番,道:“正是在下。不知先生找在下何事?”
萧琰道:“晚辈萧琰,久闻老先生高义,特来拜访。” 他把带来的礼物递了过去。
王秀才摆摆手,道:“先生不必多礼,请进屋说话。”
两人进屋坐下,萧琰开门见山地道:“老先生,晚辈此次前来,是想向您打听一些关于张县令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