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赵德海又来挑事(一) (第1/2页)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梧桐叶,在林府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洒下斑驳的光影。
萧琰背着半旧的书箧,步履轻缓地穿过月洞门,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却难掩一身清隽的书卷气。
他刚从百里外的书院访友归来,衣袂上还沾着些许尘土,尚未及拂去,便听见前院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
“萧书生可算回来了?老子在这儿等你半天了!”
一个粗嘎的嗓门划破了庭院的宁静,像一块石子打破了原本平静的湖面。
萧琰眉头微蹙,抬眼望去,只见前院的影壁旁叉着个敞着衣襟的壮汉,正是镇上有名的泼皮赵德海。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流里流气的跟班,三人堵在林府大门内侧,正对着门房老张头吹胡子瞪眼。
老张头是林府的老人,见萧琰回来了,忙上前两步,低声道:“萧先生,这赵德海从午时就来了,说非要见您,拦都拦不住。”
萧琰微微颔首,将书箧递给迎上来的丫鬟春桃,沉声道:“知道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缓步走向赵德海,目光平静无波,“赵兄找我,不知有何见教?”
赵德海斜睨着萧琰,嘴角撇出一抹讥讽的笑:“萧先生?呵,一个寄人篱下的穷书生,也配称‘先生’?我看叫‘萧穷酸’还差不多!” 他说着,故意往地上啐了一口,“别以为躲在林府里就没事了,上次你坏了老子的好事,这笔账,今天该算了!”
萧琰眸光微动。他想起半月前,曾撞见赵德海在巷子里调戏卖花的少女,当时他虽手无缚鸡之力,却凭着一番义正辞严的呵斥,引来了巡街的差役,让赵德海没能得手。想来,这泼皮是记恨在心了。
“赵兄说笑了,” 萧琰语气淡然,“那日之事,不过是路见不平。若论算账,倒是赵兄该反思自身行径才是。”
“反思?老子反思个屁!” 赵德海被戳到痛处,顿时炸了毛,上前一步就要推搡萧琰,“我告诉你萧穷酸,今天要么给老子磕三个响头赔罪,要么就别怪老子不客气,拆了这林府的门槛!”
“放肆!”
一声厉喝从正厅方向传来。林府的管家林忠快步走出,他穿着青色长衫,面容肃穆,虽已年过五旬,却自有一股威严。“赵德海,这是林府地界,岂容你撒野?”
赵德海见了林忠,气焰稍敛,但嘴上仍不饶人:“林管家,这是我跟萧穷酸之间的私事,与林府无关,你最好别插手!”
“萧先生是我林府的贵客,” 林忠冷冷道,“你在林府门前寻衅滋事,就是与林府为敌。念你是街坊,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报官处理。”
赵德海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虽蛮横,却也知道林府在镇上颇有声望,真报了官,他讨不到好。但就这么走了,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眼珠一转,看向萧琰,阴恻恻地笑道:“好,好得很!萧穷酸,你有种!咱们走着瞧!” 说罢,狠狠瞪了萧琰一眼,带着两个跟班骂骂咧咧地走了。
一场风波暂歇,林忠转向萧琰,温声道:“萧先生,让你受委屈了。这赵德海是镇上的无赖,日后若再纠缠,只管告知老奴便是。”
萧琰拱手道:“多谢林管家解围,晚辈愧不敢当。” 他看着赵德海离去的方向,眼底闪过一丝忧虑。他太了解这种人的脾性,今日之事,绝不会就此了结。
赵德海离开林府后,并未走远。他在街角的茶摊坐下,一碗粗茶喝得滋滋作响,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海哥,就这么算了?” 一个跟班不甘心地问道。
“算了?怎么可能!” 赵德海把茶碗往桌上一顿,溅出不少茶水,“那萧穷酸仗着林府撑腰,竟敢跟老子叫板,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老子以后还怎么在镇上立足!”
另一个跟班谄媚道:“海哥英明!要不,咱们晚上去堵他?趁他落单的时候,给他一顿好打,看他还敢不敢嚣张!”
赵德海摇摇头:“蠢货!林府守卫虽不算严密,但夜里行事风险太大,万一被抓住,那老东西肯定会报官。” 他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强硬不行,咱们来软的。那萧穷酸不是爱装清高吗?咱们就毁了他的名声,看林府还会不会留他!”
两个跟班面面相觑:“毁名声?怎么毁?”
“你们想啊,” 赵德海压低声音,“他一个穷书生,孤身在林府,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咱们就去街坊邻里那里散播谣言,说他跟林府的哪位小姐有染,图谋林府的家产。这种话传出去,看他还怎么做人!”
两个跟班顿时拍手叫好:“海哥这主意高!那萧书生看着文质彬彬的,说不定真有这心思呢!”
赵德海得意地笑了:“管他有没有,先传出去再说!三人成虎,传着传着,就由不得他不承认了!”
接下来的几日,镇上果然开始流传一些关于萧琰的风言风语。起初只是零星几句,说他一个外姓人,在林府住得太久,不合规矩。渐渐地,传言越来越离谱,竟真如赵德海所料,有人说亲眼看见萧琰深夜进入林府千金林婉清的院子,两人举止亲密。
林婉清是林府的掌上明珠,年方十六,貌美聪慧,在镇上颇有美名。这传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林府上下震怒,林老爷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当即就要把散布谣言的人抓来问罪。
林忠劝道:“老爷息怒。此时动怒,反而会让谣言传得更凶。当务之急,是查清谣言的源头,当众戳穿,才能还萧先生和小姐一个清白。”
林老爷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说得对。林忠,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是,老爷。”
林忠办事老练,他没有大张旗鼓地调查,而是悄悄派了几个得力的下人,在镇上暗中打探。很快,就有了线索 —— 谣言最早是从赵德海那两个跟班的嘴里传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