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2/2页)
有人说,萧书生的剑,是用笔墨喂大的。他读《刺客列传》时,会为荆轲击节;临《兰亭序》时,能从 “之” 字的婉转里悟出剑法的虚实。他常说:“剑是器,书是魂。无魂之器,不过废铁;无器之魂,难护苍生。” 这话听似玄虚,却在他身上得到印证 —— 安史之乱初起时,叛军逼近长安,守城的将军束手无策。是他,以一介书生之身登城,在箭雨中挥剑写下《守城策》,字字如惊雷,竟让慌乱的士兵重拾士气。那夜,他的剑与笔,同作龙吟。
如今的长安,早已不是盛唐的模样。朱雀大街的石板被马蹄磨得发亮,西市的胡商少了许多,酒肆里的谈笑声也添了几分萧瑟。可每当月光洒满长安城,总有人看见那个身影:一袭青衫,半醉半醒,在街上游走。剑穗轻摇,如诗行的韵脚;步履从容,似墨迹的游走。
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左手执卷,右手仗剑,既能在书海中寻得安身立命的道,也能在江湖里护得一方安宁。而萧书生,便是长安写给时代的一首诗,既有 “大漠孤烟直” 的豪,也有 “润物细无声” 的柔。
翻开这本书,你会看见长安的风骨,看见剑客的柔情,更会看见:原来笔墨可以作剑,原来书生亦可称侠。
当你读到某一页时,若闻到淡淡的墨香里混着一丝剑穗的檀香,不必惊讶 —— 那是萧书生,正从字里行间,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