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张皇后 (第2/2页)
刘若愚顺着皇帝的目光望去,略加思索便恭敬回禀:“回陛下,此女姓张,名嫣,其父张国纪,现任开封府通判。”
“据闻此女不仅容止出众,更兼性情温婉柔顺,通晓诗书,尤明礼义,是此番秀女中公认的佼佼者。”
朱由校心中微微一震,果然是她——历史上那位以贤德著称的张皇后。
他忆起史书所载,赞其“姿色冠绝”,“性严正,不苟言笑”,在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动荡中,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操守与气节。
此刻亲眼得见,虽年仅及笄,却已隐约可见那份超乎年龄的沉稳与端丽。
与其他秀女相比,张嫣确实格外引人注目。她身姿挺拔,举止优雅,虽然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却已显露出倾国倾城之姿。特别是那双明眸,清澈如水,却又带着几分超乎年龄的沉稳。
朱由校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她周身,从如云鬓发到曳地裙摆,心中不得不承认,与周围那些尚显青涩稚嫩的小姑娘们相比,这位张小姐确实已显露出几分婀娜之姿,颇具“实力”。
“陛下,可需召她近前回话?”刘若愚善于察言观色,轻声请示道。
朱由校沉吟片刻,缓缓摇了摇头:“不必了。选秀自有其章程规制,朕不宜过多干涉,以免有失公允。”
话虽如此,待他离开撷芳殿时,那个清丽的身影却已深深印在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湖之中。
秋日柔和的阳光倾泻在太液池广阔的水面上,泛起万点粼粼金波,恰似少年天子此刻被悄然搅动的心绪,微澜荡漾,难以平复。
回宫的路上,朱由校沉默片刻,忽而对刘若愚吩咐道:“传朕口谕,选秀一切事宜,务必遵循旧制,公正遴选,不得因朕今日偶然兴起前往,便对任何秀女有所偏颇或怠慢。”
“老奴遵旨。”刘若愚躬身领命,心下却已雪亮。那位张姓秀女,怕是已然入了陛下的眼。
看来,自己私下需得寻个机会,向内务府那边稍稍递个话,让他们心中有数才好。
虽说陛下此刻强调按制办理,看似随口一提,但圣心难测,万一陛下确实属意此女,而最终遴选结果有所差池,到时候追究起来,谁也担待不起。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最是考验他们这些近侍之人的智慧。
夕阳渐沉,将天际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朱由校独立于琼华岛之高处,遥望着紫禁城那层层叠叠、在暮色中更显巍峨肃穆的殿宇楼阁。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原本对这等“包办婚姻”心存抵触,但今日看到此女,却觉得似乎……也并非一桩坏事。
历史上那位张皇后,在国破家亡、社稷倾覆之后,毅然选择保持气节,绝食殉国。如此女子,无论品貌德性,确实堪当一国之母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这一世,绝不会了。”朱由校望着太液池上的落日余晖,轻声自语,语气里却渐渐多了几分坚定,“只不过,这一世,朕绝不会让你重蹈覆辙。”
“你将是盛世的皇后,而非乱世的烈女。”朱由校望着暮色中渐渐朦胧的皇城,
“这一次,朕不仅要要这大明日月永照,更要你以国母之尊,亲眼见证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母仪天下,光耀千秋。”
秋风拂过,池水泛起涟漪,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秋天即将发生的美好故事。而我们的少年天子,也将在这个金秋时节,遇见他命中注定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