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朕要看秀女 (第2/2页)
“后来永乐爷迁都北京,又耗费三年之功,疏浚水系、修缮殿宇,并于南岸增筑廊庑,明确划分北海、中海之界,使此地成为陛下日常游憩、乃至接见近臣、商议机务的要地。”
朱由校漫步于平整的青石御道,思绪却飘到了另一个时空。
他记可是知道,在后世,这片区域正是那个被称为‘中海和南海’中枢所在地,是亿万人民向往却难以踏足的政治中心。
而现在,他却能在这里悠闲地散步,这种感觉着实奇妙。
“对了,刘大伴。”朱由校忽然想起一事,状似无意地问道,“后宫选秀现在到哪一步了?”
“回陛下,选秀已过四关甄选,如今正行至第五关。”刘若愚连忙回禀,
“按制,由内务府派员与宫中六局一司的资深女官共同主持,对留宫观察的三百名淑女,进行为期一月的‘观行’,详察其言行举止、品性德容,最终从中择取五十位贤淑者造册,恭请陛下圣裁。”
“三百选五十?”朱由校听得心痒难耐,心里顿时冒出个念头。“要不去看看?”
他前世在网络时代,见识过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但眼下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级官方选拔”,而且是为他这位皇帝遴选后宫。如此重大的“活动”,若不亲自参与一下,岂不是白穿一回?
毕竟,穿都穿了!
再者,古人的审美观,与他这个经历现代多元文化洗礼的灵魂,岂能完全一致?万一选些“三寸金莲”“柳叶细眉”的这类符合古代标准但他欣赏不来的,那得多糟心。
想到此处,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在心中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
朕这绝非出于好色,实是忧心女官们的评判标准与朕之喜好有所偏差,万一让些举止轻浮、心性不定的女子混入宫闱,扰了后廷清静,岂非不美。
“走,带朕去看看。”朱由校显的颇有些兴致盎然。
刘若愚面皮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劝谏之言在喉头滚了滚,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他侍奉这位年轻天子时日不短,深知其性情绝非循规蹈矩之辈。从革新内廷制度、推行各项新政到改革科举取士,哪一桩不是透着“离经叛道”之气?
如今宫中既无太后掣肘,亦无皇后规谏,仅有几位性情温和、不问世事的太妃,整个后宫可谓完全掌控在皇帝一人手中。遥想太祖高皇帝当年,尚有马皇后时常从旁劝诫,而当今陛下,却是真正的乾纲独断,金口玉言。
更何况,宫廷里暗流涌动,魏忠贤那帮人对他这司礼府掌印的位置虎视眈眈,他可不想因为这点事触陛下霉头。
“怎么?朕连看看自己的秀女都不行?”朱由校敏锐地捕捉到刘若愚那一闪而过的迟疑,唇角微扬,似笑非笑地说道,语气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规矩是朕定的,朕自然也能改得。何时朕的行止,反倒要受其束缚了?”
这话倒是不假,历经这些时日的经营布局,朱由校已牢牢掌控了朝政大权。
外有、韩雄飞、霍烈等忠心不二的将领镇守四方,内有重整后的锦衣卫保驾护航,加之新近创刊的《大明帝国日报》正逐步引导舆论风向,他如今的权柄之盛,堪称大明开国以来之最。
刘若愚见状,不再多言,只得躬身在前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