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第2/2页)
教条主义,害死人!历史上我们吃过亏,不能再吃了!”
老总的定调,为这场争论指明了方向。
会议最终决定,成立由老总亲自挂帅、李云龙具体负责的“反教条主义与军队特色研究工作组”,
对当前训练、编制、院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纠偏。
夜间毛秘书找到李云龙并告知,他父亲也很看好李云龙的想法,并转达了不要有顾虑放开干。
………
有了尚方宝剑,李云龙更是甩开膀子干。
他亲自带队,深入挖掘和宣传那些在训练中既注重学习先进,又能结合我军实际、发扬优良传统。
改条令,接地气:他组织精干力量,对现有的、过度照搬苏军的训练大纲和作战条令进行大刀阔斧的修订。
新编的《步兵分队山地、城镇攻防战斗教范》初稿,充满了“土办法”与“新装备”结合的智慧,语言也力求通俗易懂,让基层官兵看得懂、用得上。
抓院校,正本源:李云龙深知,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关键在人才,源头在院校。
他多次亲自前往南京军事学院等高等军事学府调研、座谈,甚至直接走进课堂听课。
他推动院校大量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包括朝鲜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将、老英雄担任客座教授或顾问,用鲜活战例教学。
同时,要求教员必须有部队代职经历,定期下部队调研,了解部队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避免闭门造车,理论脱离实际。
………
“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
“这不仅仅是纠偏,更是铸魂!是给咱们这支军队的现代化之路,打上永不磨灭的烙印!”
他停下脚步,对跟在身后的张大彪和几位负责院校工作的干部沉声道:
“大彪!传我的命令,也以工作组的名义通知相关院校:”
“第一,选拔一批有实战经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师团级干部(40岁以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第二,培养方案,要突出‘三个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与战例复盘推演相结合;
院校教学与部队代职相结合;
学习外军经验与研究我军传统、解决部队现实问题相结合!”
“第三,给我组建教员队伍!
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理论功底扎实又接地气的教员、甚至像魏和尚、段鹏这样从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兵王’,都可以请上讲台!
讲实战!讲经验!讲教训!讲咱们军队的魂!”
“第四,毕业考核,不搞纸上谈兵!要搞实兵对抗演习!
把学员放到复杂陌生地域,给难题,设险局,看他们怎么指挥,怎么应变,怎么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打赢的本事!”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锐利而期待的光芒:
“我要在这些苗子身上,看到咱们军队的未来!
看到既能指挥钢铁洪流,又能玩转小群多路;
既懂现代战争门道,又深谙人民战争精髓;
既有国际视野,又根植中国沃土的新一代将星!”
张大彪等人凛然应命,迅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