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此旨一出,必能令纲纪昭彰,让大宋避西夏覆辙——!! (第2/2页)
朱棣眼神一凝,猛然起身。
明黄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日、月、山龙、华虫等纹理在阳光下翻涌,似随他胸中怒意而欲腾起。
他低吼出声,声如惊雷震殿:
“若纲常崩坏,天下焉能长久!”
这一喝之下,殿门铜环“嗡嗡”共鸣,梁上栖鸟惊飞,羽翎纷落金砖。
朱棣迈步向前,龙靴重踩地面,步步铿锵,仿佛踏在世道之心上。
“李元昊昔年能立国称雄,与宋辽对峙,尚有几分英气。”
“然其晚年伦常尽弃!
“此乃臣民之耻、天下之祸!”
他抬手按在佩剑之上,指节微白,怒气未平:
“帝王之任,在扶纲举常、抚民安国。”
“若连天理道德都不守,何以令臣服心?何以令百姓敬?”
“此等昏君,削鼻而死,正所谓自作自受,死有余辜!”
郑和此时方自西洋归来,尚带海风咸气,拱手进言:
“陛下英明。李元昊之败,根在教化松弛、惩戒不立。”
“臣请旨——沿海诸卫应每日操练毕,由千户宣讲礼记纲常,以其为戒。”
“若有人言行乖张、触犯伦常,杖责四十,发往造船厂劳役三月,让其以苦役反省己心。”
他顿了顿,又道:
“臣复请翰林院编纲纪鉴录,载历代帝王乱伦覆国之事。”
“如桀、纣、李元昊等,逐条剖析败因,刊行天下,使士庶皆知纲常为基,不敢逾越。”
张辅听罢,轰然跪地,甲鳞与地相击,声若洪钟:
“臣附议!”
“请将李元昊罪行誊录成册,遣斥候快马传阅边营,令将士警醒。”
“让他们明白——纵使沙场血战,亦不可弃道背伦,否则与彼无异!”
朱棣目光肃然,略一颔首,沉声道:
“准奏。”
他转身回案,展开那份北征军报,手指在“纲纪严明”四字上轻轻一划,留下浅浅印痕。
继而抬头,声如金钟:
“传朕旨意——
第一,凡宗室王侯,若敢败徳者,立刻削爵,夺地流放凤阳守陵,永不召回。”
“第二,百官有犯,即刻罢黜,家眷流配漠北,永世不得南迁,以儆天下。”
文武群臣齐声应道:
“臣等遵旨!必守大明纲纪,不负陛下所望!”
朱棣神色稍缓,重新展开海图,目光掠过辽阔海疆,又抬头望那已渐淡去的金光影像,语调稳重:
“朕命郑和下西洋,为的是宣国威、结四海;筹北征,为的是固边疆、安百姓。”
“然一切根本,在于‘伦常’!”
“宗室乱,则国祚危;臣子乱,则政道腐;军纪乱,则国将不国。”
他卷起海图,语声如铁:
“李元昊之殷鉴,不仅警于一人,更警于天下。
大明须以道德为根,方能万世不衰。”
“若纲纪崩塌,纵疆土千里、兵甲百万,亦终成废墟!”
晨光自窗外倾入,洒在龙袍之上,十二章纹闪耀流光,如昭示不灭的秩序与信念。
殿外,禁军操练声起,口号嘹亮而整肃,正映出那以伦常为基、步步昌盛的大明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