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捣药罐 (第1/2页)
宋向文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再三叮嘱大家小心行事。
尤其是,宋南星!
这丫头,年纪最小,心眼最多,搞事最厉害,武力值最低,家庭地位还最高。
必须再三叮嘱,耳提面命!
宋南星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积极认错,死不悔改咯!
鉴于付卓那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宋南星的逃跑计划正式宣告结束。
年一过,宋南星只能跟着宋大志,包袱款款的回到了桃源县,继续她的坐诊生涯。
一瞬间,宋南星觉得自己的命比黄连还苦。
从此,宋南星过上了在桃源县和宋家村轮流坐诊的日子。
宋南星那叫一个悔不当初。
要知道,距离宋立夏到桃源县来,可是还有足足两年半的时间,自己那么着急干嘛?
累得宋大志放下手里的活,陪她到桃源县来坐诊,把一家人活生生拆散在三个地方。
想想就亏的慌!
反倒是宋大志,想得比较开。
在确定宋南星安全的情况下,还给自己找了个活计--替县城粮店的女店员曹二金搬粮。
粮店里的售货员一般都是男的,只有顶替她男人工作的曹二金是个例外。
粮店的工作是个体力活。
需要拿着铁皮制的大簸箕,弯腰从米或面柜里一次蒯起一簸箕粮食(二、三十斤)放到秤上称,再倒进顾客的面袋。
如果是买五十斤,就要蒯起两次。一天里要重复几百次这样动作。
如果只是这样,曹二金也能坚持坚持。
可送粮的汽车来了,售货员是要去卸粮的。
一袋五十斤的面还好说,那一麻袋(二百斤)米,曹二金实在是扛不动。
男人折了一条腿,家里两个孩子等米下锅,曹二金可舍不得这份工作,只能找外援。
消息灵通的熊立诚,一听到动静,立马想到了“老实本分”、又把子力气、又缺工作的宋大志。
两边一牵线,这事就这么成了!
远远的看到运粮车,宋大志就立刻上岗,肩膀上搭上白毛巾,一次性扛起的一袋米或者四袋(同样二百斤)面,“嗨”的一声小跑到店里,整齐码放到粮跺上。
按件计费,虽然钱不多,但现款现结,宋大志也挺满意。
空闲的时间,宋大志也没有闲着,伺候前后院的园子,箍木盆、木桶,去清江边钓钓鱼……
没办法,宋大志不在家,工分绝对不够吃用,只能想办法赚钱换工分咯!
宋大志这个“一家之主”要脸,干不出让两个儿子和闺女贴补家用的事儿。
虽然,他们赚的比宋大志这个老父亲多多了。
几个孩子也不是那种不懂事儿的,赚的钱大部分都上交给了宋苗统一分配,只留下了一点点“零花钱”而已。
随着腰包越来越鼓,宋苗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眼瞅着家家户户都养猪,猪肉供应过剩,都开始动员鼓励民众,尤其是城镇居民购买滞销猪肉,宋苗立马放弃了养猪吃肉的苦差事。
每天除了赚工分,就是编篾货,包括并不限于竹席、簸箕、背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