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祸不单行 (第1/2页)
撞到大铡刀的,不是别人,正是农行庞主任家的那个小儿子,庞景辉。
他这番动静不仅惊动了宋大志,也吓傻了跟在他身后那帮“兄弟”。
都是十多岁的半大孩子,又傻不愣登的,不免让宋大志想起了自家那两个小兔崽子。
本来打算报警的宋大志,到底起了恻隐之心,只是把这几个人绑起来,吊到南山顶的大树上,小惩大诫了一番。
也算是……给这群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意,特地跟在庞景辉等人身后的三赖子一伙,看到这一出,却不禁打了个寒颤。
打那以后,宋大志的大名就在桃源县那群社会闲散人员中间传开了,再也没有人敢打宋南星一家子的主意。
毕竟,被吊在树上下不来的滋味,谁试谁知道。
庞景辉经此一役,收敛了不少,乐得庞主任特地拎了礼品来谢宋大志,甚至还想把庞景辉送到宋大志这里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宋大志可没有接这个“烫手山芋”,而是建议庞主任把孩子送去参军。
庞主任越品越觉得有道理,还真就托了关系,把庞景辉给送到了部队去。
部队是座大熔炉,进来一身铁,出去满身钢。
自从来到部队,庞景辉每天都在其中锤炼打磨,淬火炼钢,每一天都在刷新成长。
等到他放假回来探亲,直接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更是因为救了一个被拐卖的孩子,桃源县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居然也有了正面形象。
当然,这都是后话。
但庞主任能把他“名声在外”的小儿子送到部队去,这件事本身,却引起了宋南星的极大兴趣。
于是,宋南星撺掇着宋大志,“深入了解”了一下庞主任。
宋大志本来就是个女儿奴,宋南星的话就是圣旨。
闺女让他打听庞主任,宋大志恨不得把庞主任的九族都给捋一遍。
这么捋下来,宋大志才发现,这个庞主任还真不简单。
农民的爸,三婚嫁首长的妈,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七个,各个都是端铁饭碗的高级知识分子,找的对象也都是职工家庭,这盘根错节的关系,怪不得能够心想事成。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想法就是和庞主任打好关系,套个近乎,可宋大志和宋南星父女却默默的拉开了和庞主任的距离。
说好听点,他们和庞景辉叫做“不打不相识”;说难听点,他们父女俩就是庞景辉人生路上最大的黑历史。
他们父女俩识趣点,还能落得个好;要是不识趣,玩什么“挟恩以报”,这一窝的狐狸,完全能够玩死他们父女俩。
那可是连续三婚,越嫁越好;子女七人,无一不成才的逆天家族。
玩不过!
根本玩不过!
于是,时隔许久,宋南星再一次踏上了去往省城的客车。
等到宋向文两个月的培训期一结束,宋南星赶紧把他给叫了过来,自己则跟着宋大志回来宋家村,悠闲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把烂摊子留给宋向文去收拾。
宋向文得知此事的前因后果,沉默了好一阵。
这对父女是不是忘了那句老话--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