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做大做强 (第1/2页)
李海风带人离开后,云岭乡政府大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很多人心里,那根弦依然紧绷着。
于锦绣就是其中之一。
她一整天都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就往刘清明办公室的方向看。
可刘清明就像个没事人。
他该看文件看文件,该听汇报听汇报,甚至还抽空去了乡里的小学一趟,检查新粉刷的教室有没有异味。
调查组走了,但调查并没有结束。
李海风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刘清明说的那些话,他一定会派人去逐一核实。
无论是关于“五月事件”的细节,还是药品销售资质的申请进度,他都会查个水落石出。
刘清明对此并不在意。
他相信事实,也相信李海风的为人。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乡里的劳务输出公司,下属的建筑队终于拿到了正式的从业资质。
这是刘清明早就布下的一颗棋子。
云岭乡要发展,离不开建设。
与其把钱都让外面的公司赚走,不如成立自己的队伍。
一来可以解决乡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来也能把资金留在乡里,形成内部循环。
这支队伍的队长,正是东山村的民兵营长,甘宗亮。
下午,甘宗亮就带着一身的尘土,出现在了刘清明的办公室门口。
“书记,我来了。”他嗓门洪亮,人还没进来,声音就先到了。
“进来吧。”刘清明放下手里的笔。
甘宗亮推门进来,在他办公桌前站得笔直,腰杆挺得像一杆枪。
“书记,咱们的队伍都准备好了,设备也调试过了,啥时候能开工?”
刘清明看着他黝黑的脸膛,和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笑了笑。
“别急,活儿已经给你们找好了。”
甘宗亮眼睛一亮:“真的?啥活儿?”
“隔壁河口乡,那条运煤的公路,有些路段需要修补和加固。”刘清明说。
甘宗亮愣了一下:“河口乡的活儿?”
“对。”刘清明点点头,“我已经跟他们的祁乡长打过招呼了,他很爽快就答应了。”
“工程量不大,价格也不算高,但对你们来说,正好合适。”
刘清明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
“你们是新队伍,这是你们接的第一个工程,就当是练手了。”
“书记,你放心!”甘宗亮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保证完成任务!”
“我不担心你们完不成任务。”刘清明说,“你们这支队伍的骨干,都是之前跟着市里工程队修咱们乡公路的老手,技术上没问题。”
“我要的是质量。”刘清明表情严肃起来。
“第一炮,必须打响,而且要打得漂漂亮亮。要把咱们云岭建筑队的名声,一下子就竖起来。”
“我懂!”甘宗亮重重点头,“咱们不跟别人比快,就跟他们比好!用的每一袋水泥,铺的每一块沥青,都保证是最好的!”
“这就对了。”刘清-明说,“也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包袱,正常干就行,我相信你们的能力。”
看着刘清明信任的表情,甘宗亮嘿嘿一笑,挠了挠头。
“书记,你放心吧。就算是为了我家那口子,还有她肚子里那个娃,我也得拼了命干,多赚钱。”
刘清明闻言一怔,随即大喜。
“确定有了?”
“有了!”甘宗亮咧开嘴,笑容朴实又灿烂,“前两天刚去乡卫生院看过了,大夫说,三个月了。”
“好啊!这是大喜事!”刘清明用力捶了一下他的胳膊,“恭喜你,要当爹了!”
“这得谢谢书记你!”甘宗亮由衷地说,“要不是你,我们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刘清明说,“好好干,等孩子出世的时候,咱们乡肯定已经脱贫了。”
“嗯!”
甘宗亮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憧憬,离开了办公室。
他要去召集自己的弟兄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他们要去干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工程了。
看着他充满干劲的背影,刘清明也感到一阵欣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成立建筑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步。
未来二十年,是华夏基础建设飞速发展的二十年,被后世称为“基建狂魔”。
建筑行业会一直保持着高景气度。
现在打好基础,等队伍成熟了,无论是独立出去成立公司,还是承包给个人,都是一条可以持续为云岭乡造血的路子。
送走甘宗亮,刘清明刚回到办公桌后坐下,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略带焦急的声音。
“是刘书记吗?我是云州制药厂的蔡国强。”
“蔡厂长,你好。”刘清明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