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共治!朝廷离不开士绅! (第2/2页)
蒙古统治者虽有铁骑横扫天下的威风,却在治理中原时不得不依赖这些被他们视为“南人”的土绅,只因离开了这群熟悉农耕社会运转规则的中间人,庞大的帝国便会陷入瘫痪。
这种对士绅的依赖,早已超越了族群界限,成了所有入主中原的王朝都无法绕开的治理铁律。
可现在,皇帝自己开辟了财源——东海贸易的关税、官办商号的利润,直接进了内库和国库,一分一毫都不用经过士绅的手;经营岭北的收益、军校培养的军官,更是绕开了士绅掌控的土地和人脉。
这等于直接抽走了他们的筹码:朝廷收税不再求着他们督办,有海关官吏就能卡住商路;朝廷维稳不再靠他们安抚,有军队就能镇住边疆;朝廷花钱不再看他们脸色,贸易顺差比田租来得更实在。
士绅们突然发现,那根攥了几百年的绳索断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影响力”,在真金白银和枪杆子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以往能让皇帝让步的“民声”,如今成了没人听的牢骚;以往能左右决策的“人脉”,如今挡不住一道带着银子味的圣旨。
这种被架空的恐慌,比任何朝堂争吵都更让他们坐立难安。
詹徽端起茶盏,望着杯中沉浮的茶叶,长长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沉沉的忧虑:“这上面太有钱了,真不是什么好事啊。”
他指尖在微凉的盏壁上摩挲着,目光扫过满室同僚,语气愈发凝重:“以往,朝廷要办什么大事,修河也好,用兵也罢,总得先问户部有多少存银,户部若说吃紧,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便能借着‘体恤民力’、‘节流固本’的由头,劝陛下三思。那时候,钱袋子捏在士绅掌控的赋税体系里,朝中诸公说话才有分量,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多少能争出个章程来。”
“可如今呢?”詹徽重重放下茶盏,茶水溅出几滴在案上,“陛下手里的银子,比户部库房还充裕。东海贸易的关税流水,三天一小结,五天一大清,哗啦啦全进了内库;岭北还没经营起来,就已经划了三百万两预备金,眼都不眨一下。他要修军校,银子够;他要扩水师,银子够;便是他想再征漠北,银子也够。”
“这般一来,很多事情就不是朝中诸公能够掌控的了。”他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咱们说岭北苦寒,他说有钱便能屯田;咱们说武夫骄纵,他说有钱便能养校官束军纪;咱们说宗法要紧,他说有钱便能安抚宗室。钱成了他最硬的道理,咱们的谏言,反倒成了碍事的聒噪。”
“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詹徽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烛台都晃了晃,“自秦汉以来,士绅与君共治天下,靠的就是‘君有需,必赖士绅’。如今陛下绕开咱们,自己攒下了金山银山,这共治的根基就摇了。他若事事都能自己拍板,不需问咱们的意见,不需借咱们的力,那咱们这些士绅还有什么用?迟早要被他视作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视作绊脚石!”
满室文臣皆是脸色凝重,詹徽的话像一块石头投进水里,激起层层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每个人手里的茶盏都停在半空,指尖泛白,仿佛那瓷盏有千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