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近况 (第1/2页)
涂氏几乎安然无恙,在均州虽名声扫地,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赔偿秦氏布庄一点钱,再去道观为赐下神器的碧霞元君添一些香油钱,破财消灾罢。
至于巧书,她随着离任的李县令去往新的天地,逃脱了这片带给她无数噩梦的地方,临走时,她向秦香莲承诺,她会像蒲公英一样把新织机技术播种在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而秦香莲只告诉她:“比这更重要的是,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幸福平安。”
巧书是哭着走的,事实并不是程硕猜测的那样,秦香莲并没有利用巧书,秦香莲只是利用了这个来自巧书的意外造就美丽的未来。
与此同时,凤池林氏为成为泉州舶商话事人,掏空家底参与其中,却也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泉州市舶司中已拥有官府认可的,其余海内外舶商不可撼动的地位。
一旦位置改变,人的想法也自然而然就会随之改变。泼天富贵近在眼前,林氏思考的却是,如何能青史留好名,再干出一番后无来者的大事业。
最后就是秦香莲委托凤池林氏帮她唱的一出戏,她要求传唱的是新织机的故事,不要再让故事里的女人隐姓埋名,千年以后,她希望世人记得纪秦娥记得巧书,纺织业窃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应该被天下人所熟知。
扬名立万的纪秦娥在江南纺织界如鱼得水,冬冻小麦绝收春闹饥荒,江南虽影响不大,但粮价仍旧水涨船高,掌握更多运输便利的林杞为江南运来大量占城稻,既是救民亦是收买人心。
纪秦娥是遭本地豪强土著嫉妒的,可惜她的背后是蒸蒸日上的林氏,是泉州市舶司,更是无数百姓。
秦有根以为她会要求对方帮她唱陈世美抛妻弃子的戏文,可当他听到戏文唱“经纶天下,衣被苍生”时,才知道秦香莲的胸襟究竟有多广阔。
景祐四年,泉州各地扩建书院,除了科举扩招的原因之外,陈知州还要办市舶司学院与纺织学院,不限制入学者的性别,能者居之。
至于需要的费用,自有各家想从市舶之利中分羹的舶商甘愿献出爱心,亦决心紧紧跟随陈知州,把泉州市舶司做大做强,使人人都能得市舶司之利。
纪秦娥乘船从江南回来,对秦香莲道:“阿姊,你从不局限于自身的仇恨,我以为我已经成长起来,越来越强大,却还有很多需要向你学习的地方。”
纪秦娥再不叫秦香莲大嫂,又提及仇恨,显然她也已经听说过陈世美的事情,秦香莲冲她比了个“嘘”的手势:“在家不要说这个,孩子们听到不好。”
纪秦娥点头,叮铃哐啷摆出一堆特产:“这些都是我有钱有名以后,别人送的,据说还是贡品,有茶,我见你爱喝。砚台和纸笔给孩子们用,还有这些蜜姜。对了,听说你和庆霞庆夕俩合伙在镇上开了家纸坊?”
秦香莲见纪秦娥好奇得不行,这段日子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一句两句好说清楚的,便道:“该去接俩孩子放学了,我们边走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