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成吉祥物了 (第1/2页)
就在罗格斯的屁股即将与坚硬大地进行亲密接触的电光石火之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剧烈的失重感和即将到来的疼痛预期,如同强力的催化剂,猛地将他脑海中那些纷乱的代数符号、几何图景和林赛的“编织”构想融合到一起!
“可定向性!手性锁!”
声近乎嘶吼的顿悟,在身体撞击地面的闷响之前,抢先从他口中爆发出来!
这声音如此响亮、如此清晰,甚至惊飞了树上的几只鸟。
“砰!”罗格斯结结实实地摔倒在地,脸色瞬间因疼痛而煞白,但他那双因高度近视而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此刻却爆发出骇人的、近乎狂喜的光芒!
他完全无视了身体的不适,右手奇迹般地紧紧攥着那个一直揣在西装内袋里的、边缘磨损的羊皮面便签本和一支短铅笔。
完全不顾正在发出剧烈疼痛的屁股,他一个翻身,已将本子垫在地上,铅笔疯狂地在纸上舞动起来!
“教授!您没事吧?”林赛和学生们惊呼着冲上前,试图搀扶。
事发突然,刚才他们根本来不及扶住到底的罗格斯。
“别碰我!别碰我!”
罗格斯几乎是咆哮着,左手死死护住便签本,右手书写的速度更快了,铅笔尖几乎要划破纸张,“我抓住了!就在摔倒的时候!是手性锁!
林赛,你的‘编织’是对的,但方向反了!不是钉住,是诱导一个稳定的螺旋定向!
利用规范场本身的Berry相位在管道内自然地产生一个手性选择,这样它就不会破坏超凯勒结构,看这里……”
他忍着痛,将便签本艰难地举向俯身查看的林赛。
林赛只看了一眼,瞳孔骤然放大:“天啊!这……这太精妙了!完全绕开了刚性约束问题!”
他瞬间理解了罗格斯在摔倒瞬间抓住的核心思想,利用物理机制本身来解决几何障碍,浑然天成!
很快,校医院的救护车很快赶到,医护人员熟练地将罗格斯固定在担架上,然而,当担架被抬起准备送上车时,罗格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他看向在一旁围观的陈辉,“谢谢你,陈教授!”
霎时间,所有人都看向陈辉,一个个眼中散发着如同饿狼般的光芒。
“???”
陈辉莫名其妙,他什么都没做啊,这总不能跟他有关系吧?
“你们还记得半个月前高年级俱乐部的咖啡渍启示吗?当时也是陈教授!”
围观人群中有人忽然说了一句。
大家对此自然有印象,一个个看向陈辉的眼神越发不一样起来。
似乎有陈辉在的地方,大家更容易破解困住自己的瓶颈,高年级俱乐部如此,卡内基湖旁的草坪也是如此。
同学们考试的时候都喜欢去先贤停留过的地方吸吸欧气,现在遇到活着的锦鲤,自然不会放过,顿时把陈辉围了起来,“陈教授,什么时候有空去我家坐坐,我房子还蛮大的……”
陈辉百口莫辩,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趴躺在担架上的罗格斯扭头回来对陈辉说道,“数学的真理有时就藏在最意想不到的碰撞里,无论是思想的碰撞,还是,”他眨眨眼,“骶骨和大地的碰撞。”
“您就好好休息吧。”
陈辉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位老教授,都一把年纪了,这样摔一跤可不是小事。
好不容易摆脱人群,回到公寓,洗了个澡,去到办公室,一走进门就看到房间中多了一坨阴影。
“老师,终于见到您了,您比视频中的帅多了!”
黑影风一般的冲过来。
这团阴影露出洁白的牙齿,显得无比诡异滑稽。
显然,这就是陈辉的第三位学生,迈克尔。
“今天真是个特殊的日子!”迈克尔夸张的说道,“我觉得我们需要一场盛大的趴体!”
他看了看一旁桌上正认真看书的邓乐岩,又转头瞟了一眼正死死盯着书桌上的一排屏幕,眼中反射出五颜六色光芒的埃琳娜。
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互相认识过了,但显然,两人都没有理他。
最后他将期待的目光落在陈辉身上。
“我觉得你需要一份盛大的家庭作业!”
陈辉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的提议。
迈克尔还不太明白家庭作业的意思,看向陈辉的眼神中透露着清澈的愚蠢。
陈辉来到自己办公桌前,拿起一迭十几厘米厚的论文,递给迈克尔,“给你一周时间,把这些论文看完,然后我会考考你。”
“哦漏。”
迈克尔瞪大眼睛,哭丧着一张脸,但还是接过了陈辉递过来的论文。
“哭,哭也算时间哦!”
陈辉已经坐在椅子上,开始自己今天的研究计划。
迈克尔顿时收敛起所有情绪,回到给他安排的位置上,开始研究起陈辉给他的这一迭论文。
他并没有直接开看,而是将这二十多篇论文题目和摘要大致看了一遍后,这才拿起第一篇论文,深入研读起来。
不过他发现,陈辉早就给他分好类,由易到难,连先后次序都安排好了,他只需要从第一篇论文一直往下看下去就好了。
这就是有老师的好处!
迈克尔脸上的郁闷已经全部消失,一双眼睛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将自己开趴体的热情全部投注到眼前这堆论文上。
……
“袁教授,最新的数据出来了,修正后的CFD方法在激波附近还是产生了数值振荡。”
成飞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段晓飞指着屏幕上的数据,眉头微蹙。
他一直以为数学家都跟陈辉一样,能够很快解决他们遇到的数学问题,尤其是袁新毅还同样是菲尔兹奖得主,甚至还是陈辉老师。
但真正合作后,他才发现,原来像陈辉那样吃饭喝水就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数学家们的常态。
当然,即便这样,袁新毅也比他们研究所的人强不少,他的加入已经让很多项目的进行速度提升了30%以上。
“只能继续改进离散格式或者引入人工粘性修正了。”
袁新毅同样在皱着眉头。
前面几十年他毕竟都是在搞理论,才刚转到应用,一时间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他已经开始慢慢适应起来。
一场小会结束,袁新毅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迈步往食堂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