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踏月赴帝都,执刀守江湖 (第2/2页)
"是!"唐秋芸握拳应下,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给云逸哥哥烤的桂花糕,祖父帮我藏在他的行囊里好不好?"
唐镇山笑着接过,却在触到油纸时微微一怔——糕点的香气里,竟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他抬头望向唐秋雪,只见少女正低头抚琴,指尖在琴弦上划出暗藏杀机的音律。老人忽然明白,这看似寻常的糕点,怕是藏着唐家秘制的"醒神散",可在关键时刻助人突破玄关。
"景风,"唐镇山忽然开口,"传我命令:唐家商号即日起开放粮仓,向广安国难民施粥。另外,将库存的精铁半价售予广安国军方——记住,是'借'不是'卖',待战事结束,要让他们用铁矿抵债。"
"父亲这是为何?"唐景风面露不解,"此刻高价抛售,能赚三倍之利啊!"
"因为我们是江湖人,不是奸商。"唐镇山拾起狐裘,缓缓披上,"风先生曾说:'江湖道义,便是在别人落难时递出的那把刀。'如今广安国岌岌可危,正是我们立威立信的时机。"他望向墙上悬挂的"义"字匾额,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去办吧,顺便让人给云逸那孩子送封信——就说唐家的商队,会为他清扫去帝都的路。"
当唐家众人散去时,唐秋雪独自留在正厅。她轻抚琴弦,奏起一曲《将军令》,琴音里既有金戈铁马的肃杀,亦有对远方少年的期许。
窗外,云逸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月色中,却在她心中留下一道清晰的刀光——那是破云穿雾的锋芒,亦是江湖新生代的希望。
这一夜,有人在权谋中挣扎,有人在月下练刀,有人在传递温情。而云逸不知道的是,他此刻踏上的孤独之路,早已在暗中织就一张庞大的守护之网——从王都到帝都,从江湖到朝堂,无数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他,无数双手正为他铺平荆棘。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屋檐时,云逸已踏上通往帝都的官道。他摸出怀中的桂花糕,咬下一口,甜香混着药香在舌尖散开。少年忽然轻笑,抬头望向远方——那里有他的师父,有他的江湖,还有无数等待被劈开的迷雾。而他手中的刀,终将在这趟旅程中,刻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好个空手套白狼的奸计。"唐镇雷指尖敲打着桌面,青铜镇纸与地图摩擦出刺耳的声响,"王崇焕那老东西以为抱上嘉宝国的大腿便能高枕无忧,却不知豺狼从来只认肉,不认人。"他袖中佩剑轻颤,似在呼应主人的杀意。
唐景风向前半步,舆图在烛火下投出斑驳阴影:"父亲,如今广安国境内粮价一日三涨,嘉宝国却在大肆屯铁。咱们在广安国的'聚粮斋'若此时抛售陈粮......"他伸出三根手指,"至少能赚三倍暴利。更妙的是,嘉宝国铁矿积压,咱们可趁低价购入,再转运至风之国的铁器坊——待两国打完这一仗,咱们的精铁兵器便能垄断三国市场。"
唐镇山捻动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忽然将目光投向倚着廊柱的唐秋雪:"秋雪,你素日最爱读《商君书》,此事你如何看?"
少女放下怀中的古琴,月白裙裾扫过青砖:"祖父曾教导我们,'商道即人道'。"她指尖划过琴弦,发出一声清越的响,"此刻抬高粮价,确能赚得盆满钵满,但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终将成为唐家商号的污点。依孙女之见,可按平价售粮,再从利润中抽出三成开设粥棚——既遵朝廷赈灾之令,又能让百姓念着唐家的好。"
"阿姊说得对!"唐秋芸忽然从椅子上蹦起来,银铃发饰扫过案上茶盏,"去年水灾时,祖父在演武场施粥,后来那些难民见到唐家马车,都主动帮忙赶跑流寇呢!"她忽然拽住唐景风的袖子,"不过爹爹,咱们的商队能不能请云逸哥哥押镖?他的破云刀连谭管家都夸厉害!"
厅中众人失笑,唐镇山摇头轻笑:"傻丫头,贤侄要去帝都赴十年之约,怎能让商队拖住他的脚步?何况......"他望向墙上悬挂的"义"字金匾,"你二叔的暗卫里,可有当年跟着风先生闯过漠北的老人,护个商队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