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致那些年我们跪着买的奢侈品:站起来!要售后! (第2/2页)
其实像之前说的,华韵的这些服务,其实他们也有,只是不同的地方在于,主动和被动的问题。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华韵的高定服务,或许未必是首创,但是却因为过去高定的“高冷”服务的态度,反而让华韵的高定服务,一下子成为了新标杆!”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消费心理现象——所谓的高端市场,本质上需要大众市场的衬托才能成立。
就像网游里的土豪玩家,如果服务器里全是氪金大佬,没有普通玩家做对比,他们的优越感就无从体现。
具体来说,高定服装的“高贵”属性,恰恰需要普通人的仰望和讨论来维持。就像奢侈品门店的玻璃橱窗,既要让路人看得见,又要让他们买不起,这种“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才是其价值所在。
时尚话语权的游戏规则也很讽刺:表面上设计师们说着“普通人不懂审美”,暗地里却要依赖大众的讨论热度。
比如巴黎世家的“垃圾袋时装”,如果没有全网群嘲,它连话题度都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名媛经济”的转变。过去她们拼单晒奢侈品,就是要制造“我比你高级”的落差感;现在集体改晒汉服文化,本质上还是在玩“我比你更懂传统”的优越游戏。没有普通人的“不懂”,就显不出她们的“懂”。
华韵的成功恰恰打破了这种畸形规则——当高定服装敢把制作过程透明化,敢和普通消费者认真对话时,那些端着架子的奢侈品牌反而显得像心虚的暴发户。
这就像氪金游戏突然遇到良心竞品,土豪们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为“人傻钱多”的标签买单。
说到底,任何所谓的高端市场都是大众市场捧出来的海市蜃楼。就像没有平民玩家的免费网游,氪金大佬充再多的钱,也不过是土豪们关起门来比谁账号数字大——那还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局面,什么局面?
现在华国的社交网络上,到处都是在谈论这次的服装福利周,《华服千年秀》等等。
谈论华韵的高定内卷.
如果只是这些的话,那么或许还不会如何,毕竟,这些都是表象。
但是真正反馈在数据上,反馈在市场反应上,就让那些海外的高奢品牌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首先叛变的不是别人,而是华国的明星们。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国风是潮流,华服千年秀是热点,另外一方面,还是在于,现在你出席活动,穿搭某种国风元素的服装,总能引起媒体报道,网友热议。
同时又能获得更好的服务,代言那些高奢品牌的明星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明星来说,他们过去的确为了真多某个高奢代言而争个头破血流的。
可是既然拿不到,那我作为消费者,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权益?你们不给,华韵给啊!
娱乐圈和时尚圈从来都不是割裂的。
可以说娱乐圈的明星需要靠时尚来装点自己,但是同样的时尚圈也需要靠明星认可,达到大众认可,来标榜权威。
因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穿衣服和模特穿衣服,那完全是两码事。
随着销售额一再下降,高奢服饰品牌都坐不住了。
因为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那么只会愈演愈烈,至于觉得,这个潮流只是一时的,那就太天真了。
为什么时尚圈每年都要搞很多场大秀?还不是为了保持持续的曝光,和影响力。
可是同样的,既然今年华国这边可以搞“华服千年秀”,那么明年就不能搞了吗?
一旦这种潜移默化的大秀,成为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那样的固定的大秀,那么他们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小。
打不过就加入,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任何的问题。
只要利益足够,他们可以跪下来舔。
于是,很快地,时尚圈就传来了大新闻。
今年的华国的传统的七夕节。
多家海外高奢品牌,将携手举办首场,华国元素专场时装大秀。
对方的效率居然还挺高的,很快地就敲定了,这场多家知名高奢品牌联手举办的首场“华国元素专场时装大秀”!
不得不说,对方长年的布局还底蕴还这的不是华韵能比的。
一时间,整个时尚圈都轰动了。
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
当然了,还是有媒体表示:时尚圈终于坐不住了!
可不是坐不住了吗?又是华国传统七夕节,又是华国元素专场时装大秀。
摆明的就是“我也加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