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守碑 (第1/2页)
最后问过殷灵毓后,张开手拥抱了她一下。
没有什么别的要求。
尤其是李隆基隐晦的想要她说好话的事情。
李瑶的笑容依旧骄傲洒脱,迷的一边的李隽文移不开眼。
她说的很理所当然。
“我没有参与你的养育和成长,自然也不该去分走你的荣光。”
“但我很为你骄傲,灵儿。”
听到李瑶要去到李白的队伍里一起游历天下山水,李隽文就问能不能带上他。
李瑶带着些深意看了殷灵毓一眼,点了头。
殷灵毓回以甜甜的一笑。
李瑶没忍住,上手捏了捏女儿并不圆润的小脸儿。
两个人把殷灵毓扔下就跑了。
数月后,长安城北,原本一片空旷之地,矗立起了一座崭新的巨大石碑。
碑身由青黑巨石砌成,高耸肃穆,上面以殷灵毓亲笔御书,工匠精心镌刻着五个大字。
大唐英烈碑。
碑身周围,环绕着汉白玉栏杆,其下是层层石阶,碑上则密密麻麻刻满了自安禄山叛乱以来,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与遇难百姓的姓名。
从潼关到睢阳,从河北到长安,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性命。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他们的名字亦高高挂在碑上。
此碑落成之日,殷灵毓亲率文武百官,主持了庄严的祭奠仪式。
全城缟素,万民同悲,香火缭绕,经久不息。
大雪铺天盖地,亦增一分悲凉。
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一支风尘仆仆,略显狼狈的队伍,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长安。
为首的马车里,正是从蜀中返回的李隆基。
他将希望寄托在李瑶身上,希望她能凭借母亲的身份,为自己争取一个稍微体面的晚年。
然而,他被直接引领到北郊这座碑前。
碑身上那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像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这些曾经被他冤杀或逼入绝境的名字,此刻仿佛化作了耳光,抽在他脸上,火辣辣的疼。
禁卫首领面无表情地传达了口谕。
“奉陛下旨意,请您于此结庐,为大唐英烈,守碑思过,非诏不得擅离。”
守碑思过!
李隆基如遭雷击,踉跄后退,瘫软在地。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座巨碑,看着碑下那些自发前来祭奠的百姓投来的或漠然,或隐含愤恨的目光。
让他这个曾经的天下之主,在这里为那些他间接害死的将士守墓?
这比杀了他更残忍!
“她……她怎能如此?!朕是她的祖父!朕是太上皇!”
李隆基嘶声力竭的喊道,声音显得异常凄厉。
禁卫首领依旧面无表情。
他的妻子和儿女幸得陛下庇佑,还侥幸活着,可他在乡下被挟裹进乱军的爹娘,谁又能还给他?
“陛下有言,若非太上皇昔日之失,碑上何来这许多英名?今日守碑,非为折辱,实为赎罪,望太上皇静思己过,以慰英灵在天之志。”
李隆基颓然坐倒在冰冷的石阶上,雪花落满了他花白的头发和颤抖的肩膀。
比这漫天飞雪更冷的,是周遭百姓那无声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