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巡察 (第2/2页)
“李翰林求见,所为何事?”
李白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倒,不再是之前宴饮时的随意,而是带着郑重的恳求。
“陛下!臣李白,蒙陛下不弃,厚待于朝,然臣投奔陛下,非为安享尊荣,实欲效犬马之劳,为陛下分忧,为这煌煌盛世尽一份心力!”
已经带着很明显的求官意味了,李白抬头看向殷灵毓,生怕得到的答复仍是“卿且安心诗酒”之类的话语。
但李白只看见殷灵毓急匆匆侧身,然后叫他起来。
李白:?
然而还是听话的站好了。
“李卿之才,朕深知之,诗才天纵,剑术超群,更兼一份遍历名山大川的阅历,与体察民情的热肠。”
上首陛下的声音平和而清晰:“随军西征,或留京任职,皆非最能发挥卿长处的去处。”
李白的心微微一沉。
却听殷灵毓继续道:“朕欲设一职,名为‘大唐巡察使’,直属朕之驾前,不受三省六部常规节制,遇事可密奏,直呈御前。”
李白一怔,抬头望去。
殷灵毓对他轻笑。
“李卿之才,不在琐碎政务,而在旷达胸襟,敏锐感知,锦绣文章,若将你束缚于一地一衙,才是暴殄天物。”
“巡察使无需固定驻所,可持朕之节钺与特制鱼符,代朕巡阅天下,东临碣石,西极流沙,南抚百越,北望阴山。”
“卿之职责有三。”
“其一,览名山大川,访市井乡野,察各地风土人情,物产特色。”
“何处丝绸精美,何处陶瓷出众,何处有技术可为国用,何处有丰饶物产尚未开发……皆可记录在册,呈报于朕。”
“朕要知道,朕的大唐,除了稻麦粟米,还有哪些珍宝埋于尘土,哪些潜力藏于民间。”
“其二,体察民情,观政得失。”
“地方官员,是勤政爱民,还是庸碌无为,甚至是贪赃枉法?民间有何疾苦,有何冤情?卿可暗中查访,若遇贪恶,证据确凿者,有权调动当地不良人即刻锁拿,但需立刻呈报朕与刑部,御史台,不可擅专判决。”
“卿是朕的耳目,是利剑的指引,而非持剑之手。”
“其三么……”殷灵毓微笑道:“便是将卿这一路所见所感,无论是山河壮丽,还是民生多艰,无论是官场积弊,还是人间温情,皆化作诗篇文章。”
“朕要让后世之人,不仅通过史书,更能通过李卿的笔墨,看到这个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气息。”
李白听着这前所未有,超乎想象的职务描述,眼睛越来越亮,胸膛剧烈起伏。
这……这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职位!
无需困守衙门,可纵情山水!
无需处理繁琐政务,却能以天子特使的身份洞察世间!
更能以手中之笔,记录这个时代!甚至……甚至能直接向陛下呈报所见之黑暗,直达天听!
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知己!
浪漫,理想,却又实实在在的参与着这个国家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