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巡察 (第1/2页)
“窝在这里当降卒,一辈子抬不起头!是爷们儿的,就跟老子去西域!让朝廷看看,咱们河北儿郎,不止会打内战,更能为国开疆,扬威域外!”
有将领们带头,又刚被长安百姓的犒军洗礼过,底下原本萎靡不振,惶恐不安的叛军士兵们,此刻听闻有机会戴罪立功,重返战场,而且是为国征战,不少人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
尤其是那些本就悍勇,却被裹挟造反的士卒,更是心动。
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主将的态度。
连史思明,田承嗣这样的大帅都豁出去了,他们这些小兵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报名处排起了长队。
不论叛军,还是唐军。
名单初步拟定后,被呈送给郭子仪和李光弼。
郭李二人仔细审核,又派人暗中核查,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打散整编。
这个过程,史思明等人全程配合。
甚至主动将自己麾下一些特别骁勇的亲兵也推荐了出去,以示绝无保留,并主动协助新上任的唐军校尉,安抚那些因为要与旧日同袍分离而有些情绪的士兵。
“看什么看?以后都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跟着咱们陛下,还能亏待了你们?比跟着老子有前途!”
“记住你们现在的编制!不是老子的范阳军了!也不是朔方!是大唐军!谁记错了,军法处置!”
他们态度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整编的顺利进行,这些降卒看到自家将军都如此识时务,并且似乎真的得到了陛下的任用,那点不安和抵触也渐渐消散,开始尝试融入新的集体,熟悉新的军制。
就是这政委是干啥的?
怎么还说以后要教俺写字呢?
是的,殷灵毓顺手把军队制度稍作修改,提前预防藩镇割据。
当郭子仪和李光弼看着名册上那一个个被打散重编的名单,以及营中逐渐焕发出新生的士气时,心中对殷灵毓的威望和手段,更是叹服。
恩威并施,阳谋驭下。
陛下不仅收服了这几头桀骜的狼,更借着他们的手,彻底消化了这批数量庞大的降卒,将其转化为可用的力量。
数日后,西征大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下,带着整合完毕的精锐,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城楼之上,百官肃立,目送大军远去。
人群中,李白望着那远去的烟尘,胸中豪情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交织。
他慕义来投,渴望在这再造盛世的伟业中一展抱负,如班超投笔从戎,如司马相如檄定西南。
可如今,最宏大的战事已毕,西征之路虽艰险,可军阵之间的具体庶务,他并不擅长。
他想起在天宝年间那段看似风光,实则憋闷的岁月。
如今这位陛下,英武果决,气度恢宏,与沉湎声色的李隆基截然不同。
他渴望能真正施展抱负,参与这再造盛世的伟业,而非仅仅作为一个吟诗作赋的客卿。
数日后,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求见殷灵毓。
紫宸殿内,殷灵毓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关于恢复民生的奏章,见李白进来,便放下了朱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