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醉意 (第1/2页)
房琯指着李白,对身旁的颜真卿笑道:“颜公,你看这李太白,醉了也不忘邀陛下赋诗,这份狂傲,古今罕有啊!”
颜真卿亦是莞尔,他素来端严,此刻也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捋须笑道:“若非这般性情,也写不出那等锦绣文章,更不会千里仗剑来投了,此乃陛下魅力,亦是我大唐气运!”
李光弼笑罢低声对郭子仪道:“子仪兄,自天宝年以来,许久未曾见过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了。”
郭子仪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含笑看着臣子们笑闹的年轻帝王身上,感慨道:“是啊,仿佛又回到了……开元盛世一般。”
不,比那时,更多了几分历经劫难后的坚韧与同心。
臣子们抛开了往日的拘谨和算计,尽情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与安宁。
有人醉卧席间,鼾声如雷,被殷灵毓叫内侍背了下去安置,有人高谈阔论,唾沫横飞,吹嘘着自己在前线的战绩,亦有人清谈对饮,相视而笑,若有灵感迸发,便抓着纸笔继续挥毫泼墨。
殷灵毓吃饱喝足,听了一阵子,又向身边的徐蔓吩咐了几件事,便提早退场去睡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外,亦是难得的场面。
陛下有旨,与民同乐,不宵禁,军中自然派人安排了巡逻。
拨出的米面肉食在临时搭起的粥棚里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缴获自叛军的酒水也被慷慨地分赐下去,虽然每人都只能分到少许,但这代表了天子和王师的心意。
百姓们自发地燃起篝火,欢快的胡旋舞,激昂的歌声乐曲……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群自愿帮忙的官眷和军中文书,忙而不乱的主持着分发,脸上洋溢着喜悦。
士兵们也卸下了冰冷的甲胄,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与涌入营区的百姓们混杂在一起。
老人们拉着年轻军士的手,絮絮叨叨地感谢他们保家卫国,孩童们兴奋的围着篝火追逐嬉戏,模仿着将军们打仗的样子,有些姑娘则大大方方将精心准备的荷包,巾帕塞到那些看着顺眼的兵哥哥手里,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和年轻士兵的面红耳赤。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粗犷豪迈的军歌响了起来,随即,悠扬欢快的民间小调也加入了合唱。
人们围着篝火,手拉着手,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军民官庶,此刻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和平的安宁之中。
有从河北,河南逃难至长安,如今听说家乡即将光复的百姓,相拥而泣,有在长安保卫战中失去亲人,此刻却因王朝得以延续而感到慰藉的遗属,默默垂泪后又擦干眼泪,加入到欢庆的人群中。
更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兴奋地谈论着陛下的英武,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太平日子。
大唐,回来了。
翌日,晨曦微露。
宿醉的头痛并未如预想中那般袭来,房琯在一片柔软中睁开眼,茫然地眨了眨,才惊觉自己并非在自家府邸的硬榻上,而是身处皇宫。
身处一处雅致厢房的锦被之中。
窗外鸟鸣啁啾,室内熏香袅袅。
愣了片刻,昨夜记忆才逐渐回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