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诗人 (第1/2页)
李白已经不年轻。
但姿态神情,依旧意气风发。
洒脱而豪迈,笑眯眯的举杯再敬殷灵毓。
对于他来说,面前的殷灵毓,几乎就是他预想中最浪漫,最完美的君主。
他歌颂盛唐,歌颂侠义,歌颂建功立业,歌颂超凡脱俗,歌颂毕生所求的浪漫与理想。
李隆基不是不欣赏他,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开始也不是不快乐。
但他不是他李白想要的君主,那也不是李白想要的理想。
现在的殷灵毓,她的作为,她的言行,太过蛊惑人心。
李白才会义无反顾千里来投。
诗毕,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好!”
“好诗!道尽我等心声!”
“李翰林大才!”
这般盛况,这般明主,岂能无诗?
王维率先离席,向殷灵毓躬身一礼:“李翰林珠玉在前,臣不才,亦偶得数句,愿献于陛下,聊表寸心。”
殷灵毓含笑道:“王卿请。”
王维略一沉吟,亦是流畅自然。
“紫气吞残寇,龙纛卷塞云。”
“剑光寒九野,天笔定三军。”
“草木识新历,山河如旧垠。”
“不辞丹陛远,长护圣明君。”
“好!王相此诗,沉稳大气,道尽吾等心声!”房琯率先击节赞叹。
王维刚退下,武将席中,郭子仪亦笑着起身。
他虽不以诗文著称,但身为三军统帅,倒也有些墨水,对着殷灵毓抱拳道:“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懂那些文绉绉的词儿,但今日高兴,也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殷灵毓笑道:“郭卿但说无妨,朕与诸卿共赏。”
郭子仪目光扫过殿内众将,朗声道:
“朔方铁甲照潼关,贼寇胡儿跪马前。”
“非是弓刀能破虏,龙纛所指即天山!”
武将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拍案叫好,连李光弼也露出了深以为然的表情。
“好!”
“大帅说得好!”
“龙纛所指即天山!”
这话简直说到了他们心坎里,没有陛下,就没有这场奇迹般的胜利!
众人言笑晏晏,或豪迈不羁,或沉稳大气,或铁血铿锵,杜甫被推上去,亦留下了自己的诗作。
“烽火照九州,我亦在虏中。”
“涕泪沾襟袖,日夜思旧宫。”
“忽闻雷霆动,地脉出奇兵。”
“旌旗拥幼主,草木皆甲声。”
“贼徒惊溃散,扶我向旧京。”
“归来认巷陌,墟里烟渐生。”
“稚子犹持棍,老翁倚门迎。”
“相对如梦寐,悲欢两难并。”
“飘零逢圣主,长歌盛世回。”
“安得随劲旅,一扫寰宇清?”
薛景仙打趣道:“杜工部还想着随军呐!”
杜甫倒是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薛景仙干脆也起身凑起了热闹,抱拳道:
“夜雪潼关道,秋风洛水波。”
“曾埋忠骨处,今奏凯旋歌。”
“但看龙旗指,谈笑挽山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