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至不至于? (第2/2页)
叹了口气,店老板把三本书往盒子里一塞,又往前一推:“能不能问一问,这什么书?”
林思成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看着纸挺旧!”
店老板撇了撇嘴:刚还不是说会日文吗?
但他再没有追问,拿了机器刷了卡,又开了张收据。
林思成留了电话,交待店老板,要还有这样的东西,直接给他打电话。
胖老板点点头,送两人出门。
看林思成和吕呈龙拐过了弯,胖老板一脸埋怨:“老殷,我不是说了吗:人家开的是百多万的大奔?你倒好,八千就卖,就不能要高点?”
要高点,万一人家不要了怎么办?
店老板笑了一声,再没有说话。
胖子,咱俩一块入的这行,为什么我开了店,而你依旧在摆摊?
因为老子知道:眼力不够无所谓,但要见好就收。就那三本破书,我现在不卖,还能卖给谁?
总不能一直等,等这儿来个日本人?
估计得等到下辈子……
他掏出钱包,数出八张钞票拍给了胖子。等人走了后,他拉上卷闸门,掏出手机打电话。
“老叔,我之前没要的那两本书还在吧?对,就淡的都快看不清那两本日本书。”
“行,那我过两天去拿……啥,还有瓷器?瓷器不要……”
……
两人出了关公庙,进了对面的羊汤店。
要了个包厢,将将坐定,林思成打开盒子:“吕所长,你再掌掌眼。”
“我连日文都不认识,能掌什么眼?”
吕呈龙摇摇头:“我就是好奇:日本正仓院珍藏,怎么流到国内的?”
说实话,林思成也不知道。
但他记得,2011年,山西文物局对太原日军司令部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时,发掘出过不少文物。
有江户时期(清末明初)的肥前瓷海鼠釉盘,萨摩切子玻璃盏,也有室町幕府时期(明代)的东瀛工钱。
更早的也有:2020年左右,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三期扩建,发掘出过日本飞鸟时代(592-710年)藤原京(日本历史上首个都城)的瓦当。
据猜测,应该是奈良时代(710—784年),日本遣使来大唐学习营建技术时所留。
但早归早,却没这几本乐谱特殊:既有伏见宫家的鉴藏印,又有正仓院的鉴藏印,那只有一个可能:侵华战争时期,皇室出身、且很有可能出身伏见宫家族的日本将领带出来的。
数来数去,符合这些条件的好像就只有一个:日本第一百二十一代天皇孝明天皇的养子北白川宫能久。
他曾暂任过天皇,后被废软禁。甲午战争时任统帅,之后侵占台湾时染上疟疾,几天后病死。
只是盲猜一下,是与不是都无所谓。
与之相比,他更想把乐谱翻译出来,甚至于把《惊鸿舞》复原出来。
要是能再找到相关联的一两本,那再好不过。
吕呈龙又瞅了瞅:“这三本都是乐谱?”
“对!”林思成点点头,“具体是什么曲子,还得找个专业的人研究一下!”
吕呈龙并没有怀疑:所谓术业有专攻,再是天才,也不可能什么都懂。
两人回了宾馆,林思成给赵二打了个电话。
之后,林思成把黄智峰、田杰、高章义叫到房间开了个小会。
明天正式进组,一些问题要提前沟通一下。
开完后,几个人又聊了一会,正准备散场,门铃响了两下。
看了看时间,应该是赵大来了,林思成让方进去开门。
刚打开,方进“咦”的一声:“王教授。”
几人齐齐的回头:可不就是王齐志?
身后还跟着叶安宁。
但早上才分开?
一看王齐志的脸色,都猜到他有事,几个人当即告辞。
人刚一走,王齐志直接了当:“又淘了什么东西?”
林思成愣了一下:他给赵大打电话,就没提什么东西,只说是让他带两口装书的囊匣过来。
估计赵二一说要带囊匣,王教授就猜到,自己又淘到了宝贝。
至于叶表姐,估计是听了一耳朵,纯属凑热闹。
林思成从茶几底下拿出盒子:“这么远,让伯恒来就行,老师你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赵老二有些毛燥,我不太放心。要是老大,我肯定不来。”
回了一句,王齐志取出乐谱,翻了一下。
然后,他一脸懵逼:“日本书?”
“对,只有中间这一本是中文的,不过也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
林思成取出合订本,“特别是这一本,前一半是日本古代宫廷雅乐《越殿集》的部分,后一半则是唐明皇时期传到日本的宫廷燕乐大典《惊鸿舞》。而且有伏见宫家和正仓院的鉴藏章……”
一听伏见宫家和正仓院,叶安宁眼睛一亮:“林思成,要不要上拍?”
恰恰好,保利在日本也有分部。
林思成愣了一下:“叶表姐,这是唐代的惊鸿舞!”
“我知道啊,你刚说了:唐代宫廷燕乐大曲。”
林思成叹口气:不怪叶表姐这么迟顿。
唐代时传到日本,之后国内失传,日本却保存完好的宫廷乐有几百首,除非专门研究中国古典乐的,哪位能一首不差的记住?
包括吕所长,当时也看到了乐谱末页汉字标注的“惊鸿”,但压根就没有往深里想。
“叶表姐,这是唐明皇为梅妃创作的舞曲,之后他又用这首曲子,结合西域佛教音乐合创《霓裳羽衣舞》。
不管是哪一首,国内原谱在安史之乱时就已佚失殆尽。甚至于,可能连日本都不知道他们有遗存。所以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世上唯一的一本……”
林思成耐心解释,叶安宁的眼睛一点一点的睁大。脸慢慢的红了起来:这样的东西拿来拍卖,还是拿到日本拍卖?
自己的脑子是不是有坑?
但林思成不讲,她真不知道这东西有这么重要。
说文雅点,这是史海遗珠。说严肃点:这是日本文明源于中国的铁证。
别说零几年,包括二零二几年,各种学术场合、各种讲座、乃至各个网站论坛,依旧有一群国内的教授和专家给日本洗地:日本雅乐并非源自于唐音,而是日本独立发展。
林思成一直都想不通:直到宋代,日本才用汉字和中国的工尺谱创造的日文,他这独立的音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王齐志早被震的七荤八素,半天没合住嘴:他猜到林思成淘到了好东西,但没想过,竟然是海外孤本?
“不是……这样的东西,你就让赵老二来取?”
林思成张了张嘴,想了想以后,索性闭上。
赵二的性子确实有点毛燥,确实有点不妥当。但反过来再说:讲的太清楚,并非全都是好事。
倒非怕徒弟居心不良,而是机事不密则害成:从文化和历史,乃至民族角度而言,这三本乐谱的价值,并不比《徐谓礼文书》的价值低。
“走,换个地方!”王齐志小心翼翼的把乐谱装进了盒子,“我今晚也不走了,明天让陈副局长(陈朋)派两个便衣过来!”
林思成哭笑不得:“老师,不至于吧?”
赤霞杯、《徐谓礼文书》,不也是他和顾明从杭州带回来的?
王齐志很想骂两句:什么叫不至于吧?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林思成连端枪扛炸药包的盗墓贼都敢斗一斗,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害怕一下?
他拿手指虚点了点:“不管至不至于,再有下次,第一时间给我讲,剩下的我来安排!”
“老师,这样的小事,不能次次都麻烦你!”
王齐志:呵呵!
他倒希望林思成能多麻烦他几次:多他娘的长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