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御守宣 (第2/2页)
东西是店老板从乡下收来的,至于是什么来历,他也不知道。只是觉得东西不错,也挺老,应该在清中晚左右。
回来后请了几个同行,都说拿不准,然后拿到省城,请两个行家看了看。
都说工艺不错,图案设计的也挺花哨,年代大致晚清。又说看釉色和瓷胎,民窑应该烧不出来,十有八九是官窑。
但让他们收,他们又不收,因为底上的款长这样:
既无边,也无框,既非楷书,也非篆体,而是行书?
别说官窑了,从开始有底款的宋朝数到民国,连民窑都没有过这种款。
但东西确实不错,店老板拿回来,就想着撞撞运气,说不定就能发一笔。
财没发到,却被人一语道破?
要说人家说的不对:三件东西还在盒子里,都还没往外拿,都是口朝下,他们怎么知道底款中有“九谷”两个字?
关键的是,一起收上来不止这三件,还有三件,上面全是日本字。
但要说说的对:我好好的晚清官窑,到你们嘴里,成了什么日本瓷器?
店老板半信半疑:“但底款是汉字?”
“当然是汉字,如果底款是平假字,这三件连口瓦罐都不如。”林思成笑了笑,“留点意,如果有拍卖公司征集,可以试一试,这三件三四千应该还是值的。”
店老板差点一口老血:他光是收上来,就花了六千。
“你们不要?”
“不要!”
店老板怔了一下:这小伙说的对不对暂时不论,但就这态度,摆明是没有半点兴趣。
但凡能对上眼,是不是得把东西从盒子里拿出来,上手看一看?
暗暗叹气,他封上盒盖:“还有几件,两位要不要看一眼?”
“也是瓷器?”
“不,古籍!”老板顿了一下,“全是日本字!”
日本古籍?
下意识的,林思成想起在杭州碰到的那两本《群书治要》。
看他点头,老板抱着盒子进了里间,一小会儿,又拿了三本书出来。
林思成瞅了瞅:乐舞谱?
线装刻本,书页微泛黄,偶见油渍。但印的不错,字迹清晰,排版整齐,应该是昭和前期(1945年以前)。
封页上写着汉字:鹤龟、桥辨庆、吉野天人、大佛供养、土蜘蛛。
这几种都是日本传统歌舞伎,源自平安时代(794年)至江户时代(1600)时期的民间传说,鹤龟和大佛供养为皇室庆典必演舞伎。
内容记录的比较详实,书页上还印着一枚戳。但有些模糊,看不真切,再者只是昭和时期的刻本,日本满大街都是。
林思成随意翻了翻,放到一边,又拿起第二本。
这一本封面上没字,看着更旧一些,纸质也更老一些。
翻开封面,林思成怔了怔。
也是乐谱,而且是合订本。
其一,魏氏乐谱,通篇汉字。
明末崇祯时期,南京沦陷时,礼部仪制郎中(掌乐礼)魏之琰逃回老家福建,而后举族远遁日本。
临走时,他将能带的《礼制》、《乐理》并谱籍、乐器全部带走,其中收录《诗经》、汉乐府及唐宋诗词等拟古歌曲共232首,包含宫廷宴乐、祭祀雅乐及古传诗乐三类。
自此,明代宫廷乐传入日本,以此为基础,日本皇宫重建宫廷乐舞,史称“江户雅乐”。因此,魏之琰被日本人称为“明乐之祖”。
因为战祸,中国的宫乐反倒失传了。直到康熙时期,才从宗教音乐中复原了一部分。
之后到民国后期,《魏氏乐谱》又从日本传入国内。建国后,有关部门才着手研究。
但受条件所限,当时并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力和物力,直到两千年以后,才逐步重视。
正因为如此,国内好多人都觉得,日本的雅乐要比中国的宫乐好听,乃至于把一些插曲、配乐奉为神曲。比如《英雄的黎明》、《故宫神思》、《天空之城》、《穿越时空的爱恋》,等等等等。
千万别自卑,根源就在这里。甚至于,有许多被奉为的神曲,直接改编自《魏氏乐谱》中的曲目。
所以,这本书算不上多少见,林思成之所以惊奇,是因为其中盖着一枚戳:伏见宫。
这是日本历史上由皇室分支形成的世袭亲王家族,起源于十四世纪室町时代初期,由崇光天皇之子荣仁亲王创立,旨在为天皇绝嗣时提供继承人。
家族成员世袭亲王称号,南北朝统一后成为北朝皇统延续的重要保障,室町时代后期的后花园天皇(1419年——1470年)就出自这一支。
看纸,江户后期(1800年左右)的千代纸,看墨,同样江户时期的御作墨,说明这本乐谱是江户时期的伏见宫家族藏本。
算不上孤本,但怎么也是珍本,拿到日本,二三十万应该是有的。
琢磨了一阵,林思成继续往下翻,翻到合订本的后一册,他又愣了一下。
《越殿乐》?
又称越天乐,这个更有名,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宫廷音乐,起源文武天皇时期(701年)从中国传入的唐代宫廷乐舞,经日本本土融合后形成。
之后一度衰落,后阳成天皇时期通过天王寺、兴福寺、京都三方乐所复兴。复兴所用的版本,依旧是唐代武皇时期,日本天皇遗使臣从中国求来的谱籍。
日本一直保存到了现在,中国却在北宋之后就失传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从敦煌藏经洞中找到部分遗谱,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
同样,这一本也盖有伏见宫的印戳,等于又是二十万。
看林思成看的格外认真,吕呈龙一脸好奇:“学过日语?”
“学过一点!”林思成点点头:“不难学!”
吕呈龙怔了一下,不知道说点什么。
再不难学,那也是外语。
但他没吱声,只是好奇的打量了几眼。
确定无误,林思成又拿起第三本,但刚拿到手里,瞳孔微微一缩。
这一本更旧,纸质发脆,纸色已然不是泛黄,而是发灰。
字迹漶漫严重,笔墨已然有点发虚的迹像。
关键是,每页纸上都盖有封印,类似于钢印:御守云天!
这是日本平安中期(920年),专供皇室使用的御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