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叶天檄文 (第2/2页)
守御大汉的江山社稷,而此恩此德,常怀于心,未敢或忘!
然国贼董卓,狼戾不仁,欺天罔地,灭国弑君;
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罪恶充积,罄竹难书!”
“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天下英雄,共举义师,以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倘能转祸为福,共立勤王之勋,
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宇内,竟是谁家之天下!”
当读到最后一句时,无论是志在四方的袁绍,
还是野心勃勃的曹操,亦或是其他心怀鬼胎的各路诸侯,
无不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们震撼的,不仅仅是这篇檄文那雄浑的文采与磅礴的气势。
他们更震撼于,叶天那神鬼莫测的手段!
这篇檄文,是如何在同一时间,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前的?
这种近乎于仙人神通的手段,比任何军队的威慑,都来得更加恐怖!
他们明白,这位一直蛰伏于北疆的天下第一人,终于要出手了!
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权臣。
“请看今日之宇内,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已经不是一句问句,而是来自叶天本人,对天下所有野心家的,最直接、最霸道的宣告与挑战!
很快,沉默,在各州各郡的府邸之内,蔓延。
但仅仅是片刻的沉默。
随即,一道道命令,从这些未来霸主们的口中,接连发出!
“来人!击鼓聚将!”
“传我将令!起兵!响应大汉叶圣师号召!”
“竖起‘忠义’大旗!目标,洛阳!响应大将军的檄文!
我等一定是要诛杀国贼董卓!”
“请看今日之宇内,竟是谁家之天下!这说的太好了,我等定然是要反董才行!!!”
很快,
在叶天这一纸檄文的催动之下,整个大汉帝国,
这架早已腐朽不堪的马车,终于被彻底点燃!
天下,大乱!
此番,随着叶天一纸檄文,如神龙降世,搅动天下风云。
陈留郡,曹操营帐。
曹操手持那份檄文,反复品读,脸上非但没有半分被抢了风头的恼怒,反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激赏与赞叹!
“妙啊!实在是妙!”他抚掌大笑,对身旁的夏侯惇与曹仁说道,“我本以为,我曹孟德行刺董贼,已是先行一步,欲振臂高呼,联络诸侯。却万万没想到,叶圣师身在幽州,却已然将棋盘,摆满了整个天下!”
他眼中光芒闪烁,既有敬佩,更有无穷的战意:“这篇檄文,字字诛心,句句如刀!其文采,足以令风云变色!其手段,神鬼莫测,竟能一日之内传遍十三州!此等气魄,此等实力,我曹孟德,远不如也!”
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
能与这样的盖世枭雄,生于同一个时代,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
“传我将令!”曹操猛然起身,声音铿锵有力,“全军整备!我等即刻起兵,响应圣师号召!叶圣师既已为我等搭好了这唱戏的舞台,我曹孟芬,便要在这舞台之上,唱出最精彩的一出!”
他知道,自己成不了这次联盟的发起者,但他立志,要成为这场讨董大业中,最耀眼的那颗将星!
渤海郡,袁绍府邸。
与曹操的激赏不同,袁绍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的帐下,谋士许攸、郭图,大将颜良、文丑,无一不为此檄文而欢欣鼓舞。
“主公!叶圣师终于出手了!有他牵头,董贼授首,指日可待啊!”
“是啊!我等只需追随圣师大旗,此战必胜!”
听着属下们一口一个“叶圣师”,谈及叶天时那发自内心的崇拜,袁绍端着酒杯的手,不由得微微一紧。
他,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楷模,在自己的地盘上,竟感觉自己才像是那个外人!
这种感觉,让他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嫉妒与不甘。
但他城府极深,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点头道:“诸君所言极是。叶圣师既已昭告天下,我身为汉臣,自当响应。传令下去,即刻扩军备战,准备讨伐国贼!”
待众人纷纷领命退下,准备粮草兵马之后,袁绍的脸色,才彻底阴沉了下来。
他对心腹谋士许攸低声问道:“子远,我让你安插在韩馥身边的人,事情办得如何了?”
许攸摸着胡子,得意一笑:“主公放心,万事俱备。
那韩馥乃庸碌之辈,冀州上下,早已多有心向主公之人。
而日后的时候。
只待时机一到,这冀州,便是主公您的囊中之物!”
袁绍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叶天,你虽势大,但天下,终究是世家之天下!
便让你先去与董卓那头疯狗斗个你死我活,
而我自取冀州,坐观其变。
待你二人元气大伤,这天下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而青州,平原县。
一间简陋的县衙之内,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也同样看着那份檄文。
张飞豹头环眼,兴奋地嚷道:“大哥!叶大将军发话了!俺老张的丈八蛇矛,早就等不及要捅那董贼的屁股了!”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亦是缓缓点头:“圣师大义,我等理当响应。”
唯有刘备,手持檄文,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他的心中,既有对董贼的愤恨,更有对叶天那如日中天之势的,深深忌惮与嫉妒!
他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如今却只能屈居一小小县令。而那叶天,一介布衣出身,却已能号令天下,言出法随!这让他心中如何能平?
“大哥,为何忧虑?”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刘备回头,只见一名身穿青色儒衫,手持羽扇,年约弱冠的青年,正含笑看着他。此人,正是他前不久偶然结识,惊为天人的年轻智者,诸葛亮。
刘备长叹一声:“孔明,非我忧虑。只是叶圣师之光,太过耀眼,如煌煌大日,
令天下群星,皆黯然失色。我等萤火之光,又如何能与之争辉?”
诸葛亮闻言,却是轻摇羽扇,微微一笑。
“主公此言差矣。”
“主公为何要与日争辉?”他眼中智慧光芒流转,“太阳,自有太阳的轨迹。我等,只需做那暗夜中,最明亮的那颗星辰,便足够了。”
“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