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叶天檄文 (第1/2页)
王允勃然大怒,指着曹操斥道:
“曹孟德!你祖上亦食汉禄,今不思报国,反倒在此嘲笑我等,是何道理?!”
曹操长身而起,环视众人,冷笑道:“操非笑他,正笑诸公无一计可安天下!操虽不才,愿亲斩董贼之头,悬于都门,以谢天下!”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王允知道曹操素有智谋,连忙将他请至密室,屏退左右,低声问道:“孟德有何高见?”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近日,操屈身事贼,正是为了寻找刺杀之机!如今董卓颇为信任于我,操可近其身。闻司徒家中,有一口祖传的七星宝刀,乃神兵利器,可否借与操一用?操愿持此刀,入相国府,取董贼性命!事若不成,虽死无憾!”
“孟德真乃国之忠良也!”王允大喜过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毫不犹豫,立刻从密室中,取出了那柄削铁如泥的七星宝刀。
曹操接过宝刀,藏于贴身衣物之内,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立下重誓:“操,此去必杀董贼,以安汉室!”
——————
计策定下来了之后。
到了第二日的时候,
曹操便是佩着七星宝刀,径直来到了相国府。
因深得董卓信任,他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董卓的后阁寝室。
一进门,曹操的心,便沉了下去。
只见董卓正肥胖地倚在榻上,而他身侧,那个如同魔神般的身影——吕布,正手持方天画戟,寸步不离!
有此獠在,行刺之事,难如登天!
董卓见曹操来了,倒是颇为高兴,问道:“孟德今日为何来迟啊?”
曹操心中一动,连忙答道:“操之坐骑,老弱无力,故而来迟,望相国恕罪。”
“哈哈哈!”董卓闻言大笑,对身旁的吕布说道,“奉先我儿,孟德乃当世俊杰,岂能无良驹?
你现在,立刻去我凉州马群中,为他精选一匹最好的千里马,赐予孟德!”
“是,义父!”吕布应声,转身便退了下去,前往后院马厩。
天助我也!
曹操心中狂喜!他强压住激动,静待时机。
或许是久坐疲乏,董卓竟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面朝里,倒头睡去。
就是现在!
曹操眼中杀机爆射!他猛地抽出七星宝刀,高高举起,
对准董卓那肥硕的后心,便要狠狠刺下!
然而,就在他即将动手的瞬间,床榻上的董卓,
竟通过对面墙上悬挂的一面巨大衣镜,
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背后曹操拔刀的动作!
“孟德!”董卓猛然翻身,惊怒交加地喝道,“你要做什么?!”
也就在此时,吕布已牵着一匹神骏的西凉大马,走到了阁楼门口!
而那股强大的气势,让曹操背上冷汗瞬间淋漓!
暴露了!
电光石火之间,曹操急中生智,瞬间变招!
而此刻的曹操。
他也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起七星宝刀,
而他的脸上,此刻竟也是挤出了一副谄媚的笑容。
“相国息怒!操偶得宝刀一口,正欲献于恩相!”
董卓见状,将信将疑地接过宝刀。
董卓只见此刀长尺余,
刀身镶嵌七彩宝石,锋锐无比,果真是难得一见的宝物,这才稍稍放下了戒心。
曹操趁机说道:“敢请相国,让操一试此马?”
董卓不疑有他,便让他牵马出府。
曹操牵着马,一走出相国府的大门,
便立刻翻身上马,用尽全身力气,连连挥鞭,朝着城东门的方向,亡命狂奔而去!
阁楼内,吕布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皱眉道:
“义父,我看曹操此人,神色有异,恐怕是行刺不成,才借口献刀!”
董卓经他提醒,也瞬间反应过来,勃然大怒:“我亦觉其有诈!速速派人去他府上查看!”
片刻后,探子回报,曹操并未回家,早已不知所踪!
“果然是反贼!”董卓怒不可遏,“传我将令!
立刻绘制曹操图像,发往全国各处关隘,布告天下!能生擒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献其首级者,赏金五百,封五千户侯!”
一张通缉令,自此传遍天下。
而曹操,则成了天下皆知的、第一个敢于行刺国贼的英雄!
一时间倒是也让他声望开始暴涨了起来 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名人。
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
刺杀失败,曹操成了大汉悬赏最高的通缉犯。
他一路躲避着董卓麾下飞熊卫与各地官府的追捕,昼伏夜行,风餐露宿,狼狈不堪,
却也让他那双本就深邃的眼眸,变得更加坚毅与冷静。
数日后,他终于逃回了自己的起家之地——陈留郡。
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当地的豪绅卫兹。卫兹听闻曹操竟有胆魄行刺国贼,
又见他如今虽狼狈却志气不减,当即被其忠义与豪情所折服。
“孟德兄,你乃真英雄也!”卫兹慨然道,“今为国讨贼,岂能无兵无粮?
而我卫家愿倾尽家产,助你招兵买马,共举大事!”
有了这第一笔宝贵的资金,曹操立刻竖起“忠义”大旗,以“孤身刺董”的英雄之名,在陈留郡内招募义兵。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
很快,他的左膀右臂,也闻讯赶来!
“孟德,我等来助你!”
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二人,各领着一支由宗族子弟组成的精锐家兵,前来投奔。
“子廉(曹仁)、子孝(曹洪),愿为孟德赴汤蹈火!”
曹仁、曹洪两位族弟,亦是带着人马与钱粮,前来汇合。
看着眼前这支初具规模、将星云集的军队,曹操心中涌起万丈豪情。刺杀的失败,反而成了他名扬天下的最好契机!
他正准备修书一封,联络远在渤海的袁绍,共商讨董大计。
然而,就在此时。
一道神鬼莫测的流光,划破天际,竟无视了所有岗哨与守卫,无比精准地,落在了一众诸侯的案头之上。
北平公孙瓒、冀州韩馥、南阳袁术、徐州陶谦、乃至远在益州的刘焉,
甚至,就连正在青州平原县,担任一小小县令的刘备,
也同样收到了一卷散发着淡淡威严的檄文。
天下,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启动的开关!
所有接到檄文的诸侯,都怀着惊疑不定的心情,缓缓展开了那卷足以改变天下命运的文书。
“孤,蒙先皇不弃,拜镇国大将军,封大汉圣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