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通宵达旦! (第2/2页)
王鸥闻言,看向了邓勇:“勇哥,咱们创伤外科如今混这么差了么?”
“一个这么大的教授在外面租房子住?”
邓勇白眼差点翻到后脑勺去,没好气:“王鸥,方子业今年才三十二,三十二,三十二。”
“他工作没几年,你还要怎么样?”
“你想他进去啊?”
王鸥开玩笑道:“外科首富,都还租房子住,看来的确是我们太奢侈了!”
方子业一笑:“王老师,我算什么外科首富,真正的首富永远只能是贺老师,别人可是企业家,每年进账几千万跟玩儿似的。”
“走吧,老板给回复了,包厢准备好了。”
“师父,王老师,你们可以先点菜,乔飞,菜单发给你了,你记好发给我……”
乔飞马上点头,开始服侍两位“老板”。
……
到了吃饭的地方,才停好车,方子业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来自胡青元,方子业笑道:“青元,吃饭了没?你打电话真合适!~”
“师父,不吃饭了吧,我和宋毅师兄在这边,有点别样的发现。”
“我们发现,脊髓的电位,在下肢活动的时候,有波动,可以被测出来。”
方子业笑容和脚步都僵在了半途。
“你说啥?现在?”
“对,就是刚刚啊,师父,您快过来一趟吧,我们已经给聂明贤老师,廖镓老师他们打电话了。”
“揭翰师叔和袁老师我们也打电话了……”胡青元说。
“怎么了?”邓勇看着方子业的脸色不太对,不过这种不太对似乎不是坏事!
方子业偏头,解释:“胡青元打电话给我说,他和宋毅在体表检测到了下肢活动时脊髓内的电位。”
方子业说话间,呼吸都开始凌乱和急促起来:“师父…饭让老板打包吧。”
邓勇听了,马上转身走了进去,大声喊道:“老板,楼上‘东湖’包厢里面的菜品,照这样的样式做十份出来,然后送到我给你发的地址。”
“配送费另算,米饭多打包一些。”
“能干么?”
前台点单的是服务员,听了有点懵圈。
十桌并不算特别大的单子,可如果是配送费另算的话,好像也是小单了。
“老板,我们这里一般只堂食。”
“您都来了…要不直接就餐,您还有朋友的话,也可以让他们一起来啊。”前台说。
“你就说能不能干?”邓勇现在是消费者,你不愿意干我去找别家,就是这么简单。
方子业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但里面的内容可不简单,这种事情,是值得整个大团队通宵一个星期去等结果的事情。
它的意义就是有这么牛!
“不能干我走,不说我也走。”邓勇催促。
“我给老板请示一下吧。”前台匆匆拿起了电话。
方子业那边正好挂断了电话:“王教授,您要不先回去?我们到时候给您汇报实验结果?”
王鸥没好气回道:“子业你这是没把我当个人看啊?”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能回去吗?我回去了能睡得着吗?”
“邓勇大哥,走了走了,打包不了把钱给她就是了。”
“哪里不能点个饭吃了?”王鸥催促着。
莫说是一顿饭了,现在有人让王鸥给一万块钱出去,他皱一下眼皮他王字可以倒着写。
邓勇正在扫码:“多少钱。”
“老板,我老板说可以。”
“您先说地址吧,我们配送过来之后,您再结账,不过要交一千块钱的订金。”
“我扫你五千,多退少补。”邓勇扫码就出门了,几秒钟后店里面就响起了收款五千元的提示音。
可这时候,邓勇已经小跑着上了车。
并且,邓勇和王鸥二人已经开始摇人了。
方子业认真开车,一路上接到了袁威宏他们的电话,方子业都是统一回复的:“师父,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我在赶过去的路上。”
“王院长,我也不清楚,我在赶过去……”
……
方子业等人赶到宋毅和胡青元二人常驻的实验区时,来人已经不少了。
常驻这里的梅瑸副教授正在和二人交谈。
“这到底是体表神经的电信号还是脊髓内部的?能确定么?”梅瑸问。
“暂时还不能,但应该不是体表神经的电信号波动。”
“梅教授,您看之前的检测结果,脊柱背后的皮下神经波动,不至于有这么高的幅度。”
“哪怕是下肢的神经电位也没有这么高,这应该是比股神经这样的四肢大神经更高的电位信号。”
“在这个解剖区域,受到的心电干扰也没有这么强。”
“而且,这种电流信号是扳机式的,属于是可控调节的。”宋毅解释着。
“根据神经电信号与功能的对应性,我们可以怀疑这就是脊髓内的电通路信号……”
“当然,还要进一步的排查。”
“这次是我和方子业两个人探讨的,自皮下脂肪层以下放置针刺电极搜集的电信号。”
“我们还在四肢的皮下放置了这样的针刺电极,但在隔壁的操作间……”
方子业把课题丢给了宋毅和胡青元二人,但并不是不管了,自然还是在交流和沟通的!
现在的通讯非常发达,宋毅有什么问题,方子业都会及时回复。
“走,先去隔壁看看。”
“方教授,你们先核查一下这些既往的电信号,我和宋毅先去隔壁看看。”
方子业闻言点头:“梅教授,你记得让宋毅和胡青元他们过一会儿过来吃饭。”
“饭还是要吃的。”
“你们还没吃饭啊?”梅瑸问。
“本来是想去吃的,可五点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东西,我们就没心情去吃了。”
“这个检测是三点四十五分出来的,但我们测试的数据太多,所以五点半才搜集到!”
广测样就是这样,数据产出的时间和被发现的时间是不即时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够产出更多的数据,找到最合适的参数。
哪怕是初次搜集电信号,因为探测的深度不同,角度不同,电信号的反应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