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大宋 (第2/2页)
更让赵佶佩服不已的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宋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充分保留了国力,完全可以在接下来三国的博弈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直到这一刻,赵佶才是真的服了赵俣,也终于承认,当初由赵俣继承赵煦的皇位确实比他继承要好。
心结放下了,作为大宋宗室,赵佶肯定是收复燕云地区大宋变得更强大了的受益人之一。
所以,此时的赵佶也很高兴,他在激动之余,向赵俣建议:“今陛下收复燕云全境,完成大一统,是一件大喜事,臣建议陛下设宴相庆,君臣共欢。”
赵俣虽然不是很喜欢办宴会,但赵佶说得也有道理,自己都完成大一统了,肯定要庆祝一下,尤其是在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的情况下。
于是,赵俣接受了赵佶的提议,命梁师成在瑶池殿安排曲宴。
瑶池殿外便是瑶池,碧波荡漾,风光明媚,别有一番风情。瑶池就是一个美丽的荷花湖,水面广阔,呈马蹄形,位于燕京皇城宫殿区的核心地带。瑶池中有一个小岛叫瑶屿,而瑶池殿就坐落在这个岛屿之上。
赵俣君臣在这里,饮酒属对,填词作诗,唱歌演戏,寻欢作乐。
参加宴会的不仅有大宋的赵佶、蔡卞、童贯等一众宗室大臣,还有萧普贤女、萧瑟瑟、耶律敖卢斡、耶律胡卢瓦、李处温、萧奉先、刘彦宗、时立爱等“辽人”。
殿外高竹崇桧,林木蓊郁,殿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御宴所用之器皿,瑰丽无比,光彩照人。美酒加佳肴,韶乐配美女,香气四溢,犹如天境。君臣欢聚一堂,其乐何其融融。
见到这一幕,不提大宋的大臣如何激动,如何兴奋,只说不少辽人,虽然表面上在强颜欢笑,而实际上,哪怕是耶律胡卢瓦这样的懦夫、萧奉先这样的奸臣,在想到昔日无比强盛的大辽帝国,如今都快被宋金两国给瓜分了,还是不免感到一阵凄凉与无奈。
尤其是耶律敖卢斡。
不管耶律延禧有多昏庸有多无能,把大辽帝国害到了何种地步,哪怕差点赐死他,可这都无法改变耶律延禧才是他的亲爹、才是大辽帝国的皇帝这个事实。
所以,在耶律敖卢斡心中,不论赵俣做什么,都永远比不了耶律延禧。
更何况,赵俣根本就没为耶律敖卢斡做过任何事,就算是逼耶律延禧让位给他,也只是为了大宋、为了自己而已。
而且,耶律敖卢斡永远都不会忘记,赵俣废掉了他们大辽帝国的皇帝,睡了他们大辽帝国的皇后和元妃以及他的母亲萧瑟瑟。
这都是赵俣给大辽帝国带来的耻辱。
有朝一日,等大辽帝国复国中兴了,他一定会跟赵俣、跟大宋算这笔账。
这么说吧,在耶律敖卢斡的心中,赵俣和完颜阿骨打没什么两样,都是他立志要打败的敌人。
只不过,现在辽国的形势实在太差,他都是赵俣手上的傀儡,没有半点自主权,所以他只能隐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我要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酒过五巡,菜过五味,喜欢搞艺术的赵佶,忍不住撺掇赵俣留一份墨宝,纪念一下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
赵俣真不喜欢搞这种事,但赵佶说得也没错,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加上又喝了不少酒。
于是,赵俣豪情万丈地说:“取笔墨纸砚来!”
听赵俣这么说,一众宋辽两国的大臣,也都兴高采烈。他们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赵俣挥毫泼墨的情景。
毕竟,赵俣是很少干这样的事的。
那位可能问了,赵俣会书法吗?
肯定会啊。
在艺术上,原主虽然不如赵佶有天赋,但也是向太后调教出来的,怎么可能不会书法?
而赵俣的书法就继承于原主,后来又融入了赵俣的心境,成了赵俣的书法。
当然,赵俣的书法,肯定不具备多少艺术性,只能说,还可以,能看,够用。
等梁师成带人铺开宣纸,
赵佶亲自为赵俣研磨,耶律敖卢斡则像个孝子一般帮赵俣擎笔。
赵俣从耶律敖卢斡手上提笔凝神,屏气片刻,然后轻轻下笔,接着龙飞凤舞起来,洋洋洒洒的一篇巨幅千字文,一气呵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好吧,赵俣这篇字,其实比较一般,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气势如虹,霸气侧漏。
不过,这丝毫都不影响在场之人赞不绝口。
赵佶第一个捧臭脚:“陛下这草书,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舒展自如,气势宏伟!”
耶律敖卢斡人虽小,但可能是已经适应了这种“汉献帝”一样的生存环境,他紧接着盛赞道:“父皇草书,或连或断,既像绽开的春花,又像散乱的珠玉,妙哉!”
童贯说:“陛下草书,像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蔡卞说:“陛下草书,像翠松卧高岭,奇石立鸿沟。”
耶律胡卢瓦说:“陛下草书,跌宕起伏,变幻多姿,恰似行云流水,又似电闪雷鸣,不输张旭、怀素。”
萧奉先说:“诸位只看到皮毛耳,纵观全书,飞动若虎踞龙腾,飘然若风云际会,汪洋恣肆,气贯长虹,实是借书法以抒怀也,非胸怀天地者不能为之!”
一时之间,殿内殿外,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赵俣也被捧得有些飘飘然了。
说老实话,谁又不愿意听奉承的话呢,尤其是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
“哈哈哈~”
赵俣忍不住开怀大笑,继续与群臣畅饮。
直到赵俣面红耳赤、醉眼朦胧,萧普贤女和萧瑟瑟也不避嫌,而是一左一右搀扶着赵俣去后面的寝宫休息。
——那里原来是耶律延禧在燕京城中休息的地方。
耶律敖卢斡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如刀在绞,怒火中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