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飨于宗祧,维圣之孝 (第2/2页)
同样,也不要因为他推举格物学,打压道学就认为他无法无天。你能明白吗?”
杨伯雄苦笑摇头:“还是不懂,子美你的意思是,大郎君虽然叛宋自立,但他却是个忠臣?”
“自然是忠臣,我也是想了好久方才想明白的。”石琚言语中有些肃然:“只不过大郎君忠于的却不是偏安于一隅的宋国,而是忠于一个统一汉地的国家,如果没有这个国家,他就要亲自创造。”
杨伯雄沉默片刻之后,方才面露诧异:“你的意思是,汉王忠于的……是我们?”
“不是我们,是贩夫走卒,是山川河流,是王侯将相,是士农工商,是所有人。汉王忠于的,是这个所有人建立的集体。”
石琚仿佛害怕自己表述不清楚,用手划了一个大大的圆。
但他见到杨伯雄依旧有些发懵,也只能失笑以对:“不理解也就罢了,记住就好。”
“回到一开始的说法,我知道你的考量,无非就是魏公入了宗庙之后,魏郊、魏昌二人身份不尴不尬,却有了宗室的权柄,汉王子嗣单薄,若是起了宗祧之争,纯粹就是自找麻烦。
但我也可以明白告诉你,若是某个近臣说‘洪武’这个年号不好,只要言之有物,大郎君不会固执己见。但是魏公入宗庙一事则是绝对不可更改的,谁出头谁就会吃挂落。
对于大郎君来说,魏公的恩义如山似海,与其找一个不知道是谁的刘姓父祖来祭祀,不如以魏公为主祭。”
杨伯雄听完之后,也只能长叹:“果真是新朝,什么都得从头开始学习。”
“学吧,学海无涯,哪有个够?”石琚说了句俏皮话后,又正色说道:“你这次的差事也是我好不容易求下来的,你可知道如何去做?”
说到公事,杨伯雄立即凛然:“自然知道,将女真文字的典籍全都翻译成汉字,然后原版付之一炬,一个字都不能留。”
“远远不够。”石琚摇头:“包括辽国、西夏的文字,还有字画、石碑、佛塔,凡不是汉字的一律抹除。
与此同时,汉王还会下令收缴民间所有异族文字的书册。当然,一定会有不开眼的想要私藏文字,是一定要狠狠杀一批人的。”
杨伯雄更加凛然:“我也不问汉王为何突然如此狠辣,只想问,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十年过后,将不会有人再认识女真大字,这一代人过去之后,就没人再会是女真人了。”
石琚言语如同寒风般凛冽,随后不由得再次嘱咐几句:“勿要扩大化,也勿要将坟都掘了,要有个度。
而且抄录典籍时,也要留个心眼,比如除去那些众所周知之人,其余女真人都想办法按个汉人名字,总之只有一句话,汉王不想杀某个女真人,却要将女真全族全都覆灭!”
杨伯雄点头:“那我就晓得了。此事倒也不难,谷神发明的那些大字女真人自己也认不出多少,在完颜亶之后就连朝中公文都在用汉字,除了他们开国之时的一些典籍,又能有多少呢?”
石琚知道自己这位老友的本事,倒也没有继续嘱咐,只是承诺:“两年之内,将此事办好,我来替你向汉王请功,外放州郡,内为一部侍郎都可。”
杨伯雄本身就是金国的清贵官员,无论是知州还是侍郎其实都有些屈才。
但谁让他是降人出身呢?甫一登场就是身负重任,总比那些去山西挖两年煤,以进行劳动改造的同僚要强得多。
杨伯雄起身对石琚躬身行礼,以感谢自家老友的提携之恩。
石琚摆手:“说到底还是你老杨争气,我舍了面子求得机会,你也能妥当将事情做好。
总比唐括安礼那厮要强得多……哦,现在应该唤作唐安礼了。这厮竟然敢当面顶撞汉王,现在已经打包去徐州砸石头去了。如今还得我替他擦屁股。”
杨伯雄有些惊愕:“唐安礼?他触什么眉头了?”
“告诉你也无妨,这不是宋国宣布汉王为叛臣了吗?汉王自当是要有所应对的,而应对方式也极其巧妙,却被唐安礼当面否决。嘿,这厮当真是不知死活,连带着我也吃了挂落。”
杨伯雄有些心痒难耐:“子美,你且说明白些,汉王要用何等手段对付宋国?”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就已经传开了,你多待几日就能听说。”石琚饮了一口茶,方才吐出两个字:“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