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飨于宗祧,维圣之孝 (第1/2页)
“洪武?洪武?这是何意?”
燕京城的政事堂中,石琚正在喃喃自语,捻须皱眉,似作沉思。
在此次北伐之中,石琚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在大名府一带组织民夫辎重,以供应前方军需。
石琚原本就对刘淮充满信心,毫不怀疑刘淮会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刘淮的得胜速度还是大大超乎了他的意料。
一切都太快了,九月出征,十月打决战,十一月末横扫东金余孽,将侵袭如火四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
石琚也不由得感到一阵庆幸。
幸亏当日由于金国不做人,他愤而反正。若是念头一差,选择死磕到底,那他石琚石子美不也得成了败军之将,阶下之囚了吗?
此番能以得胜者的身份进入燕京,纯粹是祖宗开眼,上天护佑。
而就在石琚喃喃自语时,他身边一名年过六旬之人不耐说道:“还能是如何?这必然是汉王在煊赫武力,以造声势。”
石琚瞥了这厮一眼,丝毫不客气:“杨伯雄,你若是依旧是这般做事不过脑子,现在就回家养老去吧,我举荐你纯粹是给自己招祸!”
杨伯雄也丝毫没有求人的意思:“子美老弟,你还是收起那一套倨傲姿态吧,我就不信你不需要我来为你羽翼!”
石琚听罢,竟然不反驳,只是冷哼一声,就继续沉思起来。
杨伯雄此人虽然比石琚大了将近十岁,但在历史上,他是长期充当石琚副手,并且成为他政治继承人的存在。
原因倒也简单,这厮的身体实在是太好了,明明是进士出身,历任也是文官,但他却是个生撕虎豹的体格,在历史上比石琚多活了十几年,九十岁时方才离世(注1)。
杨伯雄乃是真定藁城人,与石琚、梁肃同为河北汉人出身,早早就有所交游,但是由于他长期在金国核心任文官,所以错过了投靠汉军的最好时机,刘淮打仗下手又黑,杨伯雄根本没来得及决断,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俘虏。
当然,石琚自然不会让老朋友失望,事实上,他身边也正好缺少这么一名贴心的副手。
杜无忌、谢扶摇这群人早晚是要外放任职的,石琚总不好锁他们一辈子。
“子美老弟,要我说,你思量这个年号一点用处都没有。”杨伯雄眼见石琚依旧是冥思苦想的模样,不由得再次摊手笑道:“没准这还是汉王随便说出的两字呢?你若是确实在意,何不亲自去问问汉王?”
杨伯雄收敛笑容:“可魏公入太庙一事,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子美,你必须出面劝谏一番才是。”
石琚再次嗤笑出声:“希云,要我说你既然不知道内情,就不要乱说话,否则说不得会得罪哪尊大神,伸手压下来,让你三代不得翻身。”
杨伯雄拱手:“那就还望子美解释一二了。”
石琚缓缓说道:“咱们这位君上,看起来最无法无天,骨子里却最为守规矩;明面上尤其凶戾,但内里却仁慈至极;看似叛经离道,却是忠孝之至。”
杨伯雄反而嗤笑以对:“石相公,私下来言,就勿要说这些虚言了吧。”
“你认为这是虚言?”石琚反问:“那我且问问你,治理女真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杨伯雄收敛笑容,沉默片刻后方才说道:“自然是将八岁以上男丁全都杀光,小儿或发卖为奴,或阉掉为婢,女子全都分配给有功将士作妻妾。”
“当然,官面上自然不能这么说,先得让女真人造几次反才行,然后再由一个黑脸的出面,临阵杀光,然后剩下的再为我所用。”
这也是处置异族的常用手段了,还真以为汉人这么大的地盘全是靠温良恭俭让换来的吗?
石琚叹了一声:“但大郎君依旧选用了活人最多,也是最麻烦的一种手段来处置,所谓编户齐民,打散安置,全面汉化,无一不是耗时耗力。”
杨伯雄摇头:“倒有些妇人之仁了。”
石琚瞥了这厮一眼:“若不是这份仁念,别的不说,咱们这些河北汉人又如何会安心投靠?
就不说你杨希云了,我当日手握重兵,大郎君又是疲惫之师,我又如何要真心臣服?不就是因为大郎君仁念,哪怕对女真人也不愿意赶尽杀绝,咱们河北汉人投靠过去总会有些前途吗?”
杨伯雄也只能点头称是。
这其实就是优待俘虏的道理了,对于俘虏赶尽杀绝就是逼迫敌人拼死到底,到最后不仅仅会使得战争更加艰难,而且也会让治理成本飙升。
石琚继续说道:“所以我有一言想要告知你,那就是万万不能被大郎君表面姿态所迷惑,不要看到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就认为他是残暴莽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