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帝秦设计师 > 第90章 道、墨、法之变

第90章 道、墨、法之变

  第90章 道、墨、法之变 (第1/2页)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非简单的你对我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理论。
  
  像孟子的性善论其实并不是说每个一人都性善,而是一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便是是否具有“四端”,也即“仁之端(恻隐之心)”、“义之端(羞耻之心)”、“礼之端(辞让之心)”,以及“智之端(是非之心)”。
  
  在孟子的性善论中,具有这“四端”的人才算人,才能称得上性善,而没有“四端”的那就不是人,而是给划归到了禽兽范畴,直接给开除人籍了属于是!
  
  将不具有“四端”的人划到禽兽范畴,这就是性恶,只是孟子直接不把没有“四端”的人当人,也就不说其性恶罢了。
  
  当然,郦食其并没想让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们了解这么深的儒家学问,他不过是想让这些学者左右脑互搏,然后为难一下他们。
  
  果然,在听到郦食其留下的问题后,巴克特里亚学者团都思考起来人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
  
  好像两方面都能说的通,但两方面又都能被驳斥。
  
  郦食其讲完,大秦学者团中的一人开口:“在下来自百家中的道家!”
  
  巴克特里亚的学者循声看去,只见是一名年青的秦国学者在说话,这人穿着很奇怪的衣服,衣服上绘制着他们看不懂的图案。
  
  今日学术交流,大秦学者团穿的衣服在巴克特里亚学者们眼中都挺奇怪,每个人的穿着都不一样。
  
  巴克特里亚学者们猜测秦国学者穿的应该是他们所属学派的服饰。
  
  他们现在在青年衣服上看到的奇怪图案,实际上是太极阴阳鱼及八卦。
  
  阴阳的学说虽出现得很早,但太极图的出现却很晚,是在北宋时,周敦颐绘制了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
  
  没错,就是那个写《爱莲说》的周敦颐。
  
  但周敦颐所绘制的太极图和后世普遍所知的太极图不一样,现在所知的太极图是在明朝时才定型。
  
  而这位来自大秦道家的青年身上衣服所绘制的太极图,赫然是后世的太极图案,这自然是李念的手笔。
  
  李念与百家学者交流时,偶尔会说些后世的东西,让百家学者获益不少。
  
  这也是百家学者对李念很服气、愿意听李念安排的重要原因。
  
  这位虽年轻,但学识极其渊博,对百家的学说都了解,往往能提出振聋发聩、令他们深省的意见。
  
  像道家便承了李念的指点,补全了道家的学说体系,自然会帮助李念。
  
  且在李念影响下,道家还改变了其他的东西,譬如炼丹,如今道家炼丹已逐渐变为了搞化学研究。
  
  听到这名年轻的秦国学者说其是来自秦国一个叫“道家”的学派,巴克特里亚学者们好奇这道家又是什么学派?
  
  道家青年笑道:“我道家创始者为老聃,也称‘老子’,我道家学说讲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即为冥冥中存有的统一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如昼夜交替,日升月落,又如人饿了需吃食,渴了需饮水,皆在道之中,也是道运行所致。”
  
  明白了,道家的“道”就是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
  
  “是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年轻的道家学者摇头晃脑念了一段,他倒是念的起劲,可现场的翻译却在心里直骂娘,这秦国人说的什么,还是人言否?
  
  听不懂,根本不听不懂,这次都不能靠他们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只能连蒙带猜。
  
  道家青年也注意到了翻译可能听不懂,笑着解释道:“这番话出于我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其引语,其意为: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可以言说出来的名,并非其真正的名。”
  
  这次,翻译们倒是好翻译了,可听得巴克特里亚学者们有些懵。
  
  这个被称为“道家”的秦国学派咋感觉这么玄乎。
  
  道家青年笑着指地,举例道:“就好像这地,我们称之为‘地’,可就代表它真正的名字就是‘地’吗?不,这只是我们给其定下的一个称呼,其本无名,也可认为它真正的名还未被我们得知。”
  
  “而且,我们称之为‘地’,‘地’这个名就能代表它的一切吗?如它有多厚、有多广、有多少人居住其上。”
  
  道家青年摇头,自问自答道:“并不能,‘地’只是我们予它的一个称呼,不能代表其所有。”
  
  听着很绕,可巴克特里亚学者们仔细琢磨,感觉很有哲学韵味,这道家学说是在讲对事物的认识有局限,给事物定下的名只能表示认识到的那部分,并非其一切,也即是“名可名,非常名”。
  
  此句与那句“道可道,非常道”相联系,便是对道的认识存有片面局限,当给道定下道这个名时,已经深陷在了这种片面中,潜意识里已有了“道”和“非道”的观念。
  
  而这种观念正是片面的,因为道就是道,不存在“道”和“非道”。
  
  道家青年又道:“‘无名,天地之始’是指‘天地开始之前,混沌虚无,无法为其取名’,但这又是天地开始前的状态,‘有名,万物之母’指‘天地已开,可以为其取名,万物从其诞生’。”
  
  将《道德经》第一章的这几句话简要解释了一遍,道家青年笑道:“道之所存,以儒家荀夫子之言便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道不会因为我们的爱恨喜怒而存在,甚至我们的爱恨喜怒也都在道中。”
  
  “因而,‘道法自然’便是顺应于道,人之所行当符合道的规律发展。”
  
  道家的有意思之处也在这,“道法自然”说的是应效法道的自然性,可万事万物又皆在道中,那么怎么做其实都在道之中,也即“无为”和“无所不为”在道家可以同时存在。
  
  如水顺着河道奔流是道,而人筑起大坝将水给拦住也是道。
  
  浅要讲完“道法自然”,道家青年又道:“‘无为而治’便是顺应自然,使万事万物依道自然而然运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