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师秦长技以抗秦 (第2/2页)
听到“格物”这个新鲜的词汇,一耽摩栗底官员道:“这‘格物’是何学问?为何要学?”
摩叶上师道:“据闻‘格物’一词源自儒家,被那位李念公子采用,如今已成秦国学子必学的一门学问。”
“‘格物’便是洞悉了解天地万物之理,像为何有风,为何会有雨,我太阳是日出时远,还是日中时远,我等脚下大地为方,还是为圆,可有尽头,这些皆为格物。”
听到这番话,房内众人既惊讶又好奇,他们偶尔无聊时也会想到这些问题,可都没想出啥结果,即便是佛陀、大雄这等圣贤,也没法对这些问题给出确切答案。
世上应当无人敢说确定知晓,可听摩叶上师之意,似乎秦人正在探究,还得到了一些成果,这怎能不让他们惊讶?
那问话的官员又道:“难道秦人对这些问题,已有确切答案?”
摩叶上师道:“似乎是有,但我所知也不多,只是和秦国百家学者交流辩论时,听其等谈到,像我等脚下天地,秦人认为我等是立在一颗大球之上。”
听到是立在一颗大球之上,当即便有人摇头,“一派胡言,我等怎可能立于一颗球上?若当真在一颗球上,我等必立于球的正上,若有在球的下方,岂不得掉出球去?”
摩叶上师道:“这,我也不知,那位秦国学者并未与我等深入讲说,只是在与我等交流时,随口相提。但秦人似乎认可这种说法。”
那摇头的人道:“此必是秦人故意诓骗上师,好乱上师之心!”
摩叶上师觉得那名秦人学者不是故意诓骗他,但他并未反驳这人的话,又道:“不管我等是否站于一颗球上,秦人极其看重算学、格物这两门学问,算学、格物对秦国强盛必定有重要之用。我等若想与秦国对抗,便不可不学!”
摩叶上师没说的是,秦国的算学、格物已发展起来,而他们才开始发展,要想赶得上秦国,谈何容易?
“师秦长技以制秦”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想要模仿学习秦国,可连秦国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都不清楚。
见没人提问,摩叶上师又道:“其二,需像秦人一样重视工匠,秦国能那般强大,正是因其重视工匠。秦国工匠待遇极好,因而其等愿意为秦国制作最精良的器物。工匠有时还能制作出许多以往未有之器,这也是秦国有诸多新式器物之因。”
这时,一贵族问道:“秦国许多器物不是那位李念公子制出?”
摩叶上师道:“那位李念公子确实制出了不少精妙的器物,但那位李念公子再有才智,也只是一人,其制出那些器物后,还得让其他工匠也会制作,才能在秦国普及。”
“像那火炮,虽是那位李念公子最先制出,可要靠他一人做出数十上百,得要多少功夫?定是有其余工匠与其一同制作。”
听摩叶上师又提到那位李念公子,一名耽摩栗底贵族感叹道:“那位李念公子为何不是吾国之人?”
不仅能治国理政,还能制作各种奇妙之物,这等当世大才要是他们孔雀国人,该有多好,那秦国对他们的威胁说不定能被轻松解决,甚至他们孔雀国反会成为秦国的威胁。
摩叶上师没回答这不切实际的话,“其三,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秦军之威天下无双,其等曾与其他国邦作战数百年,并将其他国邦军队尽数击败,足可见其等之威。”
“若秦军与吾国之军相遇,恕我直言,吾国之军必不能挡,何况秦军如今还有火炮这等利器。”
一名贵族道:“上师,象兵可能阻挡火炮?”
对啊,他们国内还有象兵,大象高大又皮糙肉厚,在战场上一旦冲锋起来,比战马可恐怖得多,几乎无物可阻,秦军那火炮能对付战马,未必能对付象兵。
但在众人的注视下,摩叶上师摇了摇头,“无法阻挡。象兵的确厉害,可火炮更利,火炮之下,人马俱碎,是我等亲眼所见。象确实比马更高大结实,却也无法抵挡火炮之威。”
火炮一炮下去,即使以大象的身板也不可能扛得。
“且火炮发威之时,声震如雷,我等当时便看到东胡诸多战马因此被惊,在战场上狂奔,不听骑士驾驭。象兵若遇秦人火炮,也定会被惊失控。”
这么说来,他们孔雀国真没法和秦军相抗,只要秦军到来,他们的军队必败。
这时,有人想到了一个问题:秦人的火炮如果真像摩叶上师所言那般恐怖,那他们拿什么与之对抗?
一人将这问题提了出来!
是啊,如果对付不了秦人那恐怖的火炮,那他们即使有所发展进步,也依旧会败给秦人,那发展和不发展,又有何区别?
摩叶上师道:“实不相瞒,我也不知该如何应对秦人火炮,火炮不仅威力大,且其所能攻到的距离比弓箭更远。要想对付火炮,兴许只有同样制出火炮。”
可无解的是,他们连火炮的原理都不清楚,又何谈制作?
他们倒是见过秦人火炮的外形,可内里结构,为何能发出如雷巨响,射出铁球,他们便完全不知。
也不知那位李念公子是怎么制作出来?
摩叶上师此刻也生出方才那名贵族的想法,要是秦国的那位李念公子是他们孔雀国人就好了。
摩叶上师宽慰众人道:“同样生而为人,既然那位李念公子能制出火炮,我等为何不能?”
但摩叶上师这句话并未让房内众人感到多少宽慰,人与人并不一样,就像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可出了几个阿育王、几个佛陀?
秦国那位李念公子能将火炮制出,不代表他们便能行,而不解决火炮这一问题,怎么算,他们都难胜过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