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运河(1)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运河(1)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运河(1) (第1/2页)
  
  元祐三年六月甲申(初九)。
  
  集英殿的偏殿中,赵煦看向摆在殿中的沙盘。
  
  这是京东路的沙盘。
  
  京东诸州,尽在其上。
  
  山川河流,州县城池,星罗密布。
  
  在沙盘前,站着一位穿着绯袍的文官。
  
  此人约莫四十来岁,身形健硕,有着一张国字脸,嘴唇略厚,皮肤稍黑,一看就知道是长期在外奔波的。
  
  不似那些坐衙的文官,一个个不是大腹便便的胖子,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像此人这般一看就是干练、果决且能干实事的文官,在如今的大宋官场,不是没有,但数量很少。
  
  高级文官就更少了!
  
  这大宋朝就是这样的。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下,固然统战了士绅,使王朝得以稳定。
  
  但也让几乎所有官僚的弊病,暴露无遗。
  
  其中最严重的弊病就是近亲繁殖,衙内堵路。
  
  大把大把的衙内,靠着恩荫,占了大量关键位子,堵住了寒门士子的上升通道。
  
  每年吏部那边改官的选人,十个人里有起码五个是衙内二代关系户。
  
  就算是剩下的那五个人里,也有的是靠着巴结、逢迎甚至给衙内们当狗才混上来的。
  
  就这,都还是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后的结果。
  
  赵煦想到这里,就在心中暗道:“仁庙的仁,还真是……仁呢!”
  
  “以至于哪怕到了现在,士大夫依然无不怀念!”
  
  讲老实话,若有可能,其实赵煦也不愿对官僚集团动刀子。
  
  维持着过去的架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也不错。
  
  了不起,再苦一苦百姓,骂名吕相公、蔡相公、章相公们来担!
  
  反正,赵官家是清清白白,爱民如子,听到州郡百姓受灾,都吃不下饭的。
  
  毕竟,他是住在宫里面的。
  
  州郡的百姓,吃糠咽菜也好,易子而食也罢。
  
  他都看不到,也共情不了。
  
  奈何,每当赵煦想躺平的时候,就会想起,他在现代的史书上,看到的靖康耻——百万汴京百姓,被人如牲畜一样,用绳子串着往北方驱赶;帝姬妃嫔,被人轮番凌辱,黄河两岸哭嚎遍野,白骨露于野!
  
  更会想起,在史书上他和他的父祖的陵寝被金兵挖开。
  
  棺椁被金兵打开,尸骨被丢的到处都是,被野狗叼着到处跑的那些文字。
  
  于是,念头再无法通达,也再躺平摆烂不得。
  
  只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开始一点点的改革。
  
  带着这些想法,赵煦振作起来。
  
  “杨卿……”他站起来,走到那沙盘前,说道:“卿的意思,朕知道了……”
  
  “凿郓州西至临清运河,以通御河……”
  
  赵煦的手在沙盘上轻点着。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郓州,现代叫东平,临清则在现代聊平西北,御河从中过。
  
  所谓御河,就是春秋的白沟,隋的永济渠,准确的说,应该是这条古老运河的南段。
  
  大宋立国后,因此河承担着向河北转运粮草、甲械、兵马的重任,太祖、太宗北伐之时,多赖此河转般粮草、甲械。
  
  故此,被称为御河。
  
  但,庆历八年,黄河决口于商胡口,向北涌向大名府,并在大名府下游入海。
  
  嘉佑五年,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名府河段,再次发生决口。
  
  汹涌的黄河水,从魏县决口,冲出一条宽两百尺的新河道。
  
  这就是二股河的由来!
  
  而两这次决口,都让黄河,一度夺御河河道。
  
  尽管后来洪水退去,但留下的泥沙,却改变了御河的航运能力。
  
  从那以后,御河的通航能力就大不如前。
  
  到得现在,已经很难承担大规模的军事运输责任。
  
  朝廷每年通过御河向河北转运的粮草甲械数量,被限制在一百万石(斛)内。
  
  朝廷屡次疏浚,都难全其功,只能勉强维持。
  
  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御河水源,只有一个——位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境内的百泉水。
  
  百泉水少,自然无法冲走黄河泛滥时留在河道的泥沙。
  
  只能靠着每年冬季枯水时节,进行人力疏浚、清淤。
  
  但,庆历以后,大宋财政濒临崩溃,天下盗匪四起,治安崩坏,汴京的君臣们,焦头烂额,连党项人都懒得管了。
  
  哪里还有空管御河的疏浚?
  
  每年意思意思,维持御河的基本能力就得了。
  
  熙宁变法后,随着国库充盈,才终于有力气疏浚。
  
  但计划刚刚提上日程,就遇到了熙宁十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曹村,滚滚洪水裹着无数泥沙,向东流入巨野,黄河水北溢济州,南溢泗水,滚滚洪水一路向东,直扑徐州。
  
  洪峰到达徐州的时候,水深依旧两丈八尺!
  
  苏轼差点就在徐州当了抗洪烈士——彼时,他是徐州知州,他亲率徐州军民死守徐州堤坝七十余日。
  
  事后,心有余悸的苏轼,对着朝廷破口大骂。
  
  那句要人命的‘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蹈之必死之地’的话就是这个时候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