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永和不和 (第1/2页)
汉帝刘保继位第十二年,
自觉前些年天下平稳,政策也得到良好推行,后宫中也出现第一位有孕妃嫔的皇帝,十分高兴的改年号为“永和”,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可惜,
世事总是无常,从不因为君主的意志而发生转移。
沉积百年之久的问题,
在永和元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便成堆的爆发起来。
先是因官员决策失当,态度恶劣,引发了西边羌人的再度反叛。
朝廷不得不将这些年积攒起来的财富,投入到平定羌人的战斗中去。
再是南匈奴单于率军南下,在边疆进行劫掠。
而究其原因,
也与羌人叛乱的缘故一样——
新任的五原郡太守陈龟,是个性格激烈,行事很少考虑后果的人。
他初到任,便认为边疆长久不断的蛮夷袭扰问题,全在于匈奴单于的御下不严,丝毫不管大汉的边境线何其漫长,生活在周边的族群又何其众多,只一味的责怪匈奴。
于是,
陈龟便派出使者,找到现任的匈奴单于,对之大声呵斥,并要求其自杀。
已经依附大汉多年,对汉军天威极为恐惧的单于也不知是胆怯软弱,还是顾全大局,最后竟然真的选择了自尽,让其兄弟继任为了新单于。
然而新单于上位后,心中甚为不安。
毕竟汉朝的太守今天可以逼他的兄长去死,明天也可以逼他去死。
如此,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安分了许多年的匈奴人,很快又躁动起来。
再之后,
又有西南夷不满于年年增高的赋税而叛乱。
大汉好不容易缓和的财政,在短时间内,又迎来剧烈挑战。
“内忧还没有完全解决,外患又不断兴起,难道我大汉的天命,当真要迎来衰败了吗?”
皇帝被接二连三的奏报,从“自己能生”的喜悦中打击出来,转而又颓唐起来。
也许真的有“国运”存在,
也许是冥冥中的鬼神,已经厌倦了享受天下三百余年的汉室,
看着自己花费十多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却又迅速空虚下去的国库,
皇帝心中满是苦闷。
张衡劝慰他说,“天地的运行,有祂自己的道理。”
“当世之人只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好。”
外患皆兴起于人祸,
而人祸通过努力,是可以平息下去的。
张衡不希望一时的不顺,动摇了皇帝的心志,让谶纬之风再次吹遍中原。
要知道,
在前汉成哀之时,中央之国便流行起了那含含糊糊、意味不明,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谶纬之说。
王莽之后能够夺权篡位,也有它的缘故。
等到光武中兴,
大汉世祖的武功,固然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但昆阳之战时,那一场到来的恰到好处的狂暴风雨,坠落的恰到好处的天外陨石,
实在让人忍不住感到震惊,并琢磨起额外的东西。
不然的话,
当时兄长被杀,本人也被更始帝排斥的光武帝,哪里会那么容易,得到河北豪强的支持与依附?
难以琢磨的谶纬,
配上同样难以琢磨的人心,
那可太适合了!
而今汉建立后,
为了巩固统治,维护江山社稷,历代帝王也有意无意的利用谶纬,来增强身上的神秘感,将“天命定于刘氏”的概念,灌输到天下人的脑子里。
这使得格物的学说,推行的并不容易。
张衡还有他的前辈王景、王充,以及一些太平道的道士,多次对这种玩意进行抨击反对,奈何总有人会说:
“你们就一群读书念经的,能有我懂鬼神传达的隐秘信息吗?”
因此,
张衡很担心,
如果皇帝消沉起来,褪去了属于年轻人的棱角和进取之心,变得圆润,变得世故,那先前的很多东西,都会迎来失败的结果。
皇帝知道这位老臣的忧虑,对此只是苦笑了一番,勉强打起了精神。
“战事不断,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司空不必担心!”
他这样说着,又去处理起了政务。
直到他累的打了个哈欠,肚子也发出轻微的响声。
一向细心的中常侍曹腾很快为皇帝取来食物和热水,好帮助君主恢复精力。
皇帝就着温热的巾布擦了擦脸,忽然想起什么,对曹腾说道:
“你最近有了个儿子?”
“回陛下,是这样的!”
曹腾得到皇帝的关心,当即眉开眼笑起来。
即便从小入宫,早就养成了细致稳重的脾气,可一想到自己有儿子这件事,他的神情之中,仍旧显露出几分难以掩饰的愉悦和得意。
“族里有个失了父母,也没有长辈愿意照顾的孩子,于是便商量着,过继到了我的膝下。”
他是前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人,论说源流,本该过上闲散舒适的富家翁日子。
奈何家族传承日久,人口繁盛,自然跟着分出了内部的兴衰。
曹腾是家族的分支出身。
原本,他跟嫡脉关系并不亲近。
不过等到他做了皇帝身边的亲信,成为了大汉有名的宦官,
嫡支便主动凑了上来。
这次过继,为曹腾张罗子嗣香火的事,也是由于热情的嫡脉。
曹腾承他们的情,这些年关系自然变得亲近。
皇帝看着他满面的笑容,本想警告内廷宦官,少与外面的臣子往来。
但想起曹腾是祖母邓氏拣选出来,服侍自己的老臣,只沉默了一会。
最后,
他叹息道,“你都有了子嗣,朕这里却是一点影子也没有。”
他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是个身体有些孱弱的女孩。
皇帝自然疼爱她,
可没有儿子这件事,仍旧让他十分苦恼,
毕竟刘氏真的有皇位要继承。
曹腾听了,当即收敛笑容,不敢说话了。
自章帝起,
汉室便跟受了巫蛊诅咒一样,
要么生的子嗣稀少,
要么生出来也多有夭折。
皇位传承,光是看上去,就十分艰难。
由此言之,
当年安帝废独生子,海选太子的做法,是何等的震惊世人。
而曹腾侍奉皇帝左右,更是知道后者在意识到自己继承了祖先的“孱弱”后,于后宫中花费了多少心思。
他顺应医者的教导,从民间寻找有过生育,并身强体壮,年岁成熟的女子入宫,以求稳固皇室的下一代。
这让本就不满皇帝压抑自己的世家,发出了更多的不满言论。
今汉的皇后,即便算上阎氏,那也都是世家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