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89章:始建国三年

第489章:始建国三年

  第489章:始建国三年 (第1/2页)
  
  “每次回到这里,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漫步在漳水沿岸,
  
  何博随手捡起几枚小石子,在波澜不断的河面上打了下水漂。
  
  石子踏着浪花弹跳了几下,然后落入水底,成为面前洪流的一部分。
  
  “有时候很像当年的模样,有时候又不是很像。”
  
  伴随上帝一同回到老家的西门豹等人也感慨着,“时移世易。”
  
  “很多东西终究不会相同了。”
  
  遥想当年,
  
  西门豹初至此地担任县令,三家还没有完全分晋,邺地也刚刚得到魏文侯的重视,意图凭其地利,挟制赵韩。
  
  在那个时候,
  
  邺县的城池还很小,人口也不多,边上还有野人出没,需要西门豹组织人手过去,将之一一驱逐清理。
  
  而现在呢?
  
  七国不再,六合混一,
  
  曾经属于魏国的邺城,变成了大汉魏郡的邺县。
  
  曾经不怎么起眼的小地方,也发展成为了一郡的治所。
  
  邺城就这样,
  
  跟着漳水一起在时光中奔流,逐渐繁华昌盛起来。
  
  往来于漳水两岸的人更加多了,
  
  原本只能通过摆渡才能通过的地方,被后人搭建起了桥梁;
  
  原本荒芜的郊野之地,修建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房屋,开辟出一块又一块的田亩。
  
  房屋里会住上一家数口人,田地里会长出金灿灿的粮食,
  
  春夏时,全家出动,人会像蚂蚁一样,小心翼翼的翻动着泥土,播下几粒种子。
  
  等到秋天,还是全家出动,将那成熟的农物收获,拖到场上,用工具捶打、晾晒,最后做成入口的饭食。
  
  “那里是当年扬场的地方。”
  
  “那时候的我还兜不住一肚子的水呢!”
  
  老鬼喜指着一处方向忽然说道,“可惜现在不能扬了。”
  
  何博就笑话他,“哪能把别人家当扬场呢?”
  
  “也不怕扬好了,被人家直接用袋子兜了粮食跑路。”
  
  西门夫人则是指着另一个方向说,“那里是河伯庙宇的位置。”
  
  结果何博听到这话就来气。
  
  他叉着腰说,“真该死,怎么会有人敢拆我的庙宇呢!”
  
  “拆了还不算,竟然在原址修了个供奉西门豹这老东西的祠堂!”
  
  “难道这家伙对邺地的贡献,比得过我这条绵延不绝的漳水吗?”
  
  随着时间流逝,人物更迭,
  
  被强制拆迁了庙宇,缺失了后人供奉的,可不仅仅汉元帝这么一位。
  
  元帝的庙被拆迁修改为自己皇后吃饭的地方,
  
  何博的庙则是被拆迁修改为自己手下吃饭的地方。
  
  这也是何博在听说元帝的遭遇后,愿意捞他一把,探头去阳世的原因。
  
  西门夫人捂着嘴笑,“漳水润物无声,这老东西却是个实打实的人物。”
  
  “几百年过去,鬼神没怎么显露行踪,但引漳的水渠还在流淌着。”
  
  如此,
  
  也怪不得当地人转身纪念起西门豹这位建设邺地的第一人。
  
  而且从某种角度上讲,
  
  将河伯庙宇改为西门大夫祠,也是当地人延续了“西门豹治邺”的精神嘛!
  
  但何博还是很生气。
  
  他瞪了西门夫人一眼,“你就护着这个老鬼吧!”
  
  他转身走进西门大夫祠,然后又嫉妒起来,“这庙宇的维护,比当时供奉我还用心。”
  
  “真该死啊!”
  
  “早知道今天春天就发大水了!”
  
  黄河这条主干要泛滥,其支流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甚至在许多年前,
  
  随着黄河水中泥沙的增多,漳水本身也跟着搞起了黄色。
  
  当年绿水清流的浊漳水,如今已变得河如其名。
  
  而正承受着黄河冲击的元城,同漳水汇入主干的地方,距离并不遥远,
  
  或者说,
  
  这座城就夹在漳水和黄河之间,一路顺着漳水溯流,就跨越一两个县的范围,就可以来到邺城。
  
  黄河水在那里受到阻塞,便连带着漳水也涨了起来,顺手就为邺地修建的堤坝,增加了压力。
  
  如果按照春夏时节那猛烈的雨水,
  
  当时邺城这边,就该先一步泛滥起来,然后多余的洪流挤入主干,化为黄河摧毁元城大堤的力量。
  
  但何博终究对自己的老家有几分感情在,没办法像其他地方,说放手就放手。
  
  西门豹这位铁面无私的宰执,在讨论起邺地的事情时,也有些情绪低沉。
  
  于是何博一挥大手,对着麾下的鬼神们表示:
  
  “春天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等到秋天收获了再说吧!”
  
  就这样,
  
  秋天的麦子和粟熟了,
  
  何博也被西门豹叫到了邺城,预备着动摇山川。
  
  可惜,
  
  上帝的仁慈,并不能改变什么。
  
  当一行故人在邺县中走来逛去,最后重新回到漳水岸边时,
  
  有征税的官员顺着刚刚收割完毕的田地敲响了百姓的大门。
  
  他带来了魏郡太守的命令,要将邺县今年的粮食送去元城那边,并征发青壮,去为皇帝王莽修缮祖坟——
  
  从臣子变成皇帝,
  
  那么元城王氏的坟茔,自然也要升级为皇陵。
  
  王莽是个孝顺的后人,
  
  他不会独享家族升格的荣光。
  
  所以去年的时候,他就下达了诏书,要求魏郡太守落实好这项任务。
  
  太守当即抽调了魏郡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征调附近多县的人手,将他们打包送去元城。
  
  但这并仍不够用。
  
  皇陵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修好的,
  
  元城王氏的人还大量的聚集在那里,对着工程进行各种挑剔,动不动就向王莽打报告,说哪里做的不够,魏郡对皇帝的命令并不重视等等。
  
  这让王莽再三下旨催促,给魏郡太守上了很大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
  
  打包送去元城的粮食和人口,总会不小心“消失一部分”。
  
  太守前去质问“是不是有人趁机窃取国家财产”,却被王氏的人直接骂了回来:
  
  “天下已经姓王了,什么叫做‘朝廷的财产’?”
  
  “拿自己家的东西,能算偷吗?”
  
  “你要是觉得人不够钱不够,就去整个魏郡、去其他郡县征集,让那里的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就好了,找我们干什么!”
  
  太守便只能顶着一脸唾沫回来,随后跺跺脚,决心从邺城这个郡治所在,也就是自己的身上,分出一些血肉,来满足元城的胃口。
  
  他甚至想的很美好:
  
  “我这个太守,只做几年就要迁调,但元城王氏却扎根在这里,而且是皇帝的亲族,不是可以招惹的。”
  
  “暂且用眼前的东西,去讨好他们,完成皇帝的任务,换取朝廷的嘉奖。”
  
  “等我升职去长安后,这空了的府库,少了的人口,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先把政绩搞起来再说!
  
  于是,
  
  当上帝顾念着乡土,仁爱着世人时,
  
  负责直接当地的官员,
  
  乃至于统治天下,号为百姓君父的皇帝,都没有把脚下的黎庶放在心上。
  
  他们还在索求,
  
  像啃食大树根基的虫豸一样。
  
  “所以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一条鲤鱼从黄河游到了漳水里,被上帝捞到手里,随后化作一个疲惫的老人。
  
  “反正跟我没有关系了。”
  
  何博看着官吏从哭喊的百姓家拿走粮食,一个又一个的男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自带干粮的要去为高贵的皇族奉献自己的血肉,感慨着回复王延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