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御驾入蜀 (第2/2页)
“费将军,你速速令人在军中布设灵堂,朕要在此处遥祭满将军!明日一早启程!”
“臣领旨。”费耀躬身行礼,竟也开始抹起了眼泪来。
……
当日下午,曹睿率军中二千石以上将官于军中草设的灵堂之中祭拜满宠之灵位。
第二日、也就是太和十四年一月七日清早,曹睿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从剑阁出发,一路向北而去。
由于剑阁、阆中等地的阻隔,曹睿也好、早已出发的四万军队也罢,都要向北返回汉中之后,再从南郑处向南走完整个米仓道,方可进入蜀中巴西郡内。
其间路程近一千四百里,曹睿用了十三日方才抵达。
已经可称神速。
四名侍中自然是随着皇帝一并骑马行军的,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难事。早在十余年前,朝臣们就知道皇帝好武,喜欢骑马行军,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倒是四名年轻的散骑侍郎留在了剑阁外,帮助卫臻处理日常事务。在卫瓘、杜预、羊祜、钟会四人之中,卫臻特意选了擅长模仿书法的钟会来模仿皇帝字迹,依旧隔日与刘禅通信不停。
这可以说是钟家子弟的保留技能了。
钟繇、钟毓、钟会……三人一脉相承。
一月二十日,曹睿经过千里的跋涉方才抵达德阳。
而此时,先前被派往德阳的四万步卒已经陆续到达,德阳处的大军兵力也已达到了九万之数。
且不说位于后方武汉的江南行台尚书令司马懿如何操劳、诸州刺史如何征调粮草忙于转运,实际上大魏的水军和船队是能够保障粮草从江陵运到蜀地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船运相比陆上车马运输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这就已经足够了。
“臣等拜见陛下。”黄权在首,领着军中的一众将领在德阳城外恭敬行礼。
曹睿轻叹一声,将黄权虚扶起来,缓缓问道:“满公棺椁在何处停放?速带朕去见他。”
“臣遵旨。”黄权点头应下,而后在前亦步亦趋的带着皇帝入了城内。
在黄权的视角之中,或许是他自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担当,才惹得陛下亲自急行军一千余里进入蜀中接管大军。
也就是多年行军、弓马娴熟、武艺精湛、身体强健的当今陛下可以做到。随便换一个皇帝,除了汉高帝能这般急行军,史册上的其余帝王并无一人可以做到。
说实在的,黄权没有接下此任的原因,主要是胆怯。
这是一个听起来荒谬,又极为合理的心绪。
作为昔日归降大魏的降将,黄权一直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明确认知,那便是只依附于皇帝一人,做事公允勤恳,任劳任怨,不进入纷争之中,仅此而已!
攻蜀这般大事,真能由自己来为吗?黄权没有这般自信,尤其当对面之人是诸葛亮。旁人不知道诸葛亮智谋才略,黄权可是与诸葛亮共事过数年的。
更何况,若是能打赢,自己已经是公爵之身,哪里还需要这么多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