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潜入黄苇岛 (第1/2页)
绕“黄苇岛”一圈探察下来,耿煊发现,用常规方法,还真不容易混进去。
环岛一圈,虽不至于处处都有岗哨值勤,将“黄苇岛”围了个密不透风的程度。
可无论是他想要寻一个视线死角,混进岛内,还是趁其他人不备,将某个值勤岗哨悄悄擒拿,并在不动声色间完成身份的替换,都是无法做到的。
一旦他如此做,不需要多久,至少有十双以上的目光,从不同方向察觉异常。
严密的安排固然是一方面。
现在是初九下午,按照董观本来的计划,距离这些人起程南下,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情。
董观筹备数月,积攒多年,就等着这最后一哆嗦,只要是还想跟他混的,没有任何人敢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另一方面,却也是“黄苇岛”太小,而此刻聚在岛上的兵马数量太多。
这种环境下,他想要悄悄潜入岛内,难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大。
现在这个时间,更稳妥的方法,就是继续潜在水中,等天黑之后,寻一个盯防最薄弱处,凭借惊人的,一秒近百米的身法,闪身掠入岛内。
借着夜色的掩护,耿煊相信,至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不惊动任何人就成功潜入。
不过,一番权衡之后,耿煊亲自将这个方案给否了。
在他看来,九成的把握,还是太低了些,不够稳妥。
而且,自己先一步行动,目的就是敢在铁狼、阮锐泽等人带着大部队到来之前,多做一些布置。
自己若就这么待在水下枯等到天黑之后再行动,这次行动的意义就下降了很多。
快速绕岛一圈,对“黄苇岛”的轮廓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再结合阮锐泽介绍的一些情况。
虽然未曾亲见,这也让耿煊的脑海中,生成了一个“黄苇岛”的影像。
虽不敢确保百分百的清晰,但耿煊相信,九成五以上的准确度还是有的。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在他脑海中生成的“黄苇岛”,不仅有着清晰完整的外轮廓,其内部也被标记出了许多“虚点”。
这些虚点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他做的“辅助坐标点”。
这些虚点,横竖间距,均为一百米,密密麻麻,遍布他脑海中那个“黄苇岛”的所有区域。
换句话说,那个被他亲自探明的“黄苇岛”外轮廓,就生成在一个纵横间距百米的网格之上。
因为“地行术”,让耿煊拥有极其强大的空间方位感知。
在一定距离之内,只要他脑海中有一个已知的,确定的目标,并知道其与他当下身处之地的相对关系,那中途即便全程身处地下环境,他也始终可以准确的、适时的把握住他自身与目标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目标地是“已知的”、“确定的”,是他亲眼看过的。
可这显然不符合当下的现状。
于是,耿煊就结合前世的一些经验,将由他亲自探察并确认无误的“黄苇岛”外轮廓置于纵横间距皆为百米的网格“虚点”之上。
每一个“虚点”,对他来说,都相当于是一个“已知点”、“确定点”。
因为“黄苇岛”本身就不是太大,加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耿煊相信,这些“虚点”的误差,最多不会超过一米。
有了这样一副脑海生成图,就可以保证,哪怕耿煊闭着眼睛行走,也不会失去自己的方位感知。
能够准确的知道,自己身处在“黄苇岛”的何处。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耿煊看着脑海中这幅特别的“黄苇岛”地图,从距离水面近十米的地方,钻入一个通往岛内的狭窄裂隙之中。
越往前深入,裂隙便越是狭窄。
黑暗。
幽寂。
在这样的环境中,耿煊只能把握住自己的思绪,旺盛的气血,澎湃的劲力,被有意控制的、微弱的心跳。
这一刻,仿佛除了自己,再没有任何外物。
这是一个足以让普通人感到窒息的环境。
特别是当耿煊往前数十米之后,狭窄的裂隙已将他的身体彻底卡住,连调转返身都做不到。
而前方,一路泅水摸索至此的裂隙也到了尽头。
裂隙在此处,彻底的合拢在一起。
只有一整片完整而坚硬的岩石。
可身至此处的耿煊,心中没有任何惊慌,也没有要调转回身的意思。
他双手前伸,按在那坚硬的岩壁之上。
“真要说来,这才是‘地行术’的正确打开方式。”耿煊心中如此想道。
劲力在指尖化作丝丝缕缕的丝线,渗入岩层深处。
岩层的具体构造,纹理,以及“薄弱”点,便清晰无比的呈现在耿煊脑海之中。
按在岩壁上的双手,轻易就插了进去,就像是无声插入一块酥软的豆腐之中。
很快,面前坚硬的岩壁就像是变成了软泥,而耿煊就像是一条滑腻无比的泥鳅,“滋溜”一下,就滑入其内,凭空消失在这处黑暗而幽寂的狭窄的裂隙之内。
除了不断有石粉融入水中,让水质变得越来越浑浊,将一处看上去没有太大异常的岩壁,一点点蚀出一个狭窄的孔洞,便再没有更多动静传出。
而这浑浊的水质,虽然也在不断往外扩散,可越往外,这种扩散的速度就越慢。
在天色彻底暗下去之前,连数十米裂隙区域都没有填满。
而且,当这样的浑浊水质扩散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停止了更进一步扩张,那些融在水中的石粉,随着更进一步扩散,以及不断地沉淀下来,水质一点点重新变得清澈起来。
……
耿煊的身形如泥鳅一般在地下深处“游动”。
与“水行”相比,这种“地行”的速度,确实慢得有些过分。
可在耿煊的全力施为之下,速度也比常人小跑更胜一筹。
这样的速度,足够让他在“黄苇岛”的地下自在穿行。
而借着脑海中那幅特别的“网格地图”,每一个“虚点”都充当着坐标指引的作用,让在地下“游动”的耿煊,始终都能准确把握住自己当下的位置。
耿煊让自己在“黄苇岛”地下近十米的深度“畅泳”了近一里之后,开始有意的降低了“地行”的速度,以进一步降低自己在“地行”过程中造成的影响。
虽然,即便让耿煊自己评价,自己在“地行”过程中的动静也很小。
但耿煊也不敢因此就小觑了天下英雄。
设身处地,若是自己将圆满境的“地听蛛网”铺开,还是能够捕捉到异常动静的。
降低速度和动静的同时,耿煊身形也开始逐渐“上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