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诛仙传功阁 (第1/2页)
谈及门内最为尊崇的存在,莫过于那位唯一的元婴级修士——独孤天明。
他一位被岁月赋予了传奇色彩的老人。据传,他已跨越千年的风霜,寿元悠长至一千余载,其法力之深厚,犹如瀚海无垠,仙术更是精妙绝伦,达到了玄天之境。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修炼出了元婴,元婴出窍,能够脱离肉身束缚,神游四海,遨游于天地之间,宛如一位行走在凡尘中的陆地活神仙,令人心生敬畏。
然而,这位老前辈早已超脱于门内日常的束缚,不再局限于赵国的一方天地,而是踏上了游历诸国的征途,追寻着更为广阔的修行之路。他的行踪飘忽不定,如同天际流云,难以捉摸,谁也无法预知他何时会再次踏足这片熟悉的门地,回归诛仙门的怀抱。
因此,对于门中众人而言,他既是宗门无上的荣耀与象征,也是一份遥远而神秘的期待。
门内炼气期的弟子众多如繁星,自然无法让每位弟子都享有服用筑基丹的宝贵机会。这份殊荣,仅赐予那些出类拔萃、天赋异禀的佼佼者。
为此,宗门每十二年便举办一次盛大的选拔盛典,针对所有三十岁以下的弟子开放,其竞争的激烈程度,足以与传说中的入仙大会相媲美。在这场试炼中,唯有那些将基础功法修炼至炉火纯青,达到十层巅峰境界的真正修仙天才,方能披荆斩棘,脱颖而出,赢得服用筑基丹的宝贵资格。
然而,即便是这样经过层层筛选、精挑细选的数百名顶尖弟子,在服用筑基丹后,能够成功筑基,迈入筑基期门槛的,也仅仅是凤毛麟角的三十余人。其余弟子,虽在法力上有所精进,基础功法臻至化境,却仍未能跨越那道门槛,遗憾地留在了炼气期的境界之中。
宗门内的弟子体系严谨地划分为三大阶层,每一阶层都代表着不同的修为与职责。
最基础的一阶,是那些尚未品尝筑基丹甘霖的弟子,他们构成了宗门内最庞大的群体,同时也是法力最为浅薄的。这些弟子日常肩负繁重的杂务,修炼时间被大幅挤压,因此在宗门内的地位相对较低,尽管他们拥有一个听起来颇为威严的称谓——“地品弟子”,实则更多是勤勉于宗门日常运作的基石。
次一阶的弟子,则是那些已服用筑基丹,却尚未跨越筑基门槛的修士。他们的基础功法已臻化境,法力显著强于地品弟子,甚至能初步驾驭一些中级法术,展现出不凡的潜力。因此,他们承担起引领和管理众多地品弟子的重任,被尊称为“天品弟子”,在宗门内享有一定的威望与地位。
而最高阶的弟子,则是那些成功筑基,步入修仙正途的幸运儿,被尊称为“玄品弟子”。
他们是被誉为上天的宠儿,真正踏上了修仙之旅,成为宗门内最为珍视的精英。筑基之后,他们有权在山脉的灵秀之地自选洞府,静心修炼,彻底摆脱杂务之累,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之中。宗门每年还会慷慨赐予他们珍稀材料与大量灵石,助力其修为突飞猛进。作为回报,这些筑基期弟子需在本门遭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守护宗门,这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黄师叔驾驭着一把紫色飞剑,载着叶凡穿梭于云端,经过约莫半个时辰的疾驰后,他们稳稳地降落在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山岭之巅。脚下,是一片错落有致、紧密排列的平屋群落,宛如一颗颗镶嵌在翠绿织锦中的珍珠,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随着飞剑轻触地面,两人缓缓步入了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平屋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